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进展

安张辉  周民都  吴庆举  柏琳  
【摘要】:远震P波波形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地震台站下方地壳和上地幔速度间断面所产生的PS转换波及其多次反射波的信息,由此提取的接收函数是了解地壳上地幔速度精细结构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在提高接收函数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石油勘探中一些成熟的地震反射处理方法逐步渗透到接收函数的研究领域。这些处理方法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展示了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横向非均匀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启元,Rainer Kind;分离三分量远震接收函数的多道最大或然性反褶积方法[J];地震地质;2004年03期
2 吴庆举;李永华;张瑞青;张乃铃;;用多道反褶积方法测定台站接收函数[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3 朱露培,曾融生,吴大铭,ThomasJ.Owens,GeorgeE.Randall;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结果[J];地震学报;1992年S1期
4 吴庆举,曾融生;用宽频带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的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5期
5 吴庆举,田小波,张乃铃,李卫平,曾融生;用Wiener滤波方法提取台站接收函数[J];中国地震;2003年01期
6 贺传松,王椿镛,吴庆举;接收函数方法及其新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7 吴庆举,田小波,张乃铃,李卫平,曾融生;计算台站接收函数的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J];地震学报;2003年04期
8 陈九辉!中国北京100029,刘启元!中国北京100029;横向非均匀介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的波场特征[J];地震学报;2000年06期
9 吴庆举,田小波,张乃铃,李桂银,曾融生;用小波变换方法反演接收函数[J];地震学报;2003年06期
10 沈旭章,周蕙兰;接收函数近邻反演方法的改进和对海拉尔台下地壳速度结构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3期
11 陈九辉,刘启元;合成三维横向非均匀介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的Maslov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12 贺传松,王椿镛,吴建平;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反演[J];地震学报;2003年02期
13 刘启元,李顺成;接收函数复谱比的最大或然性估计及非线性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14 邹最红,陈晓非;利用SV分量接收函数反演地壳横波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2003年01期
15 贺传松,王椿镛,吴建平;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J];地震学报;2004年01期
16 段永红,张先康,刘志,原秦喜,徐朝繁,王夫运,方盛明,杨卓欣;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地壳结构接收函数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17 王红落,常旭,陈传仁;基于波动方程有限差分算法的接收函数正演与偏移[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18 王小平;朱元清;;上海及其邻近地区上地幔间断面接收函数的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年05期
19 周蕙兰,杨毅;接收函数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和间断面的剥壳遗传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20 孙丽;刘瑞丰;陈友麟;李柄乾;徐志国;黎明;;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西安地震台台基的一维速度模型[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毅;周蕙兰;;用于研究上地幔间断面的接收函数的稳定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庆举;田小波;张乃玲;曾融生;;接收函数小波变换波形反演[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3 田小波;张洪双;滕吉文;张慧;;基于多台站SVD分解提取垂向接收函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庆举;安张辉;白石羽;张瑞青;;用接收函数研究地壳内部的各向异性[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庆举;曾融生;;接收函数的时间域计算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6 田小波;吴庆举;曾融生;;多道反褶积方法求取接收函数[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田小波;吴庆举;曾融生;;有限差分合成接收函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吴庆举;田小波;张乃玲;曾融生;;接收函数的克希霍夫偏移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田小波;张中杰;滕吉文;;拉萨地壳转换波异常[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磊;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三分量接收函数尾波成像技术及其在川西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波;横向非均匀介质中接收函数的数值模拟与偏移成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贺传松;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王峻;中国境内天山的岩石圈速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4 李海鸥;富蕴—库尔勒宽频地震探测及深部构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段永红;中国东北西太平洋俯冲带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王小平;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毛燕;普洱、西双版纳地区壳幔速度结构与强震衰减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范美宁;欧拉反褶积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世青;松辽盆地岩性油气藏相对振幅保持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苏茂鑫;减少吸收衰减影响的高分辨率探地雷达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畅;接收函数反演及KMI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王洪聚;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渤海湾盆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徐小明;柴西狮子沟地区地震层析成像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4 曹磊;基于Gabor变换的反褶积方法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继光;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马志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孟江;最大熵频谱分析与反褶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8 曹孟起;统计法同态反褶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9 彭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嵌入式网关的设计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超;叠后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电脑报函授学校 唐明理;共享电视卡,齐看世界杯[N];电脑报;2002年
2 彭冬梅;交互同态反褶积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3 刘冀人;著名地球物理专家王卫华[N];中国石油报;2001年
4 彭冬梅;高分辨率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5 彭冬梅;AVO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曹莉敏;深海拖缆资料配套处理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通讯员 祝宽海;GRISYSV8.0地震处理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梅 本报通讯员 彭冬梅;万绿枝头一点红[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彭冬梅;随钻VSP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10 物新;地震数据处理专家赵波[N];中国石油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