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黄土地区爆破地震土氡效应

杨崇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1982年7月在甘肃永登黄土地层进行的160吨(TNT)爆破的土氡振动效应情况。观测到黄土地区爆破土氡具有显著的振动效应,各观测点出现的变化具有下列五点特征:(1)变化的普遍性;(2)变化形态的相似性;(3)空间展布的不均匀性;(4)时间上的突发性;(5)变化幅度随距离增长的衰减性。文中还对各种变化特征及有关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亮;刘文白;李晓昭;赵晓豹;张辉;;侧限压缩下砂土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其形态分析[J];地质论评;2011年04期
2 刘萍丽;;新21号泉动水位前兆异常特征的简述[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3 王友会;周颖;齐志诚;;某风机安装平台吹填工程对毗邻路基附加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4 罗俊秋;孙伶俐;李明;郭熙枝;赵凌云;蒋玲霞;戴苗;;水位、水温对汶川8.0和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S1期
5 高荣斌;贺志强;来争武;吕保民;张俊伟;刘世忠;王恩营;;豫西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年04期
6 刘文白;徐海侠;;砂土宏观力学特性与细观结构的相关性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4期
7 冯学知;居桂龙;;姜梨园铁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方案[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年04期
8 衣成城;李廷勇;李俊云;王建力;向晓晶;白莹;唐亮亮;谢世友;;芙蓉洞洞穴水离子浓度和元素比值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岩溶;2011年02期
9 李英杰;潘一山;张顶立;;岩石孔洞试件变形破坏的电测法实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贵钢;杨志强;王庆良;刘同文;;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探讨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块体的运动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11 高凌霞;李顺群;;灰度阈值对粘土合成微结构参数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12 章星;杨胜来;张洁;马长宁;;温度、压力对含CO_2天然气高压物性参数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1年04期
13 关晓明;李哲;纪延辉;李京锦;吕强;杨森;明成山;;锦州义县地电场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分析[J];防灾减灾学报;2011年02期
14 祖丽菲亚·尼亚孜;买买提·伊布拉音;;克孜尔水库跨断层形变年变特征分析[J];高原地震;2011年02期
15 刘建军;李跃明;车爱兰;;长周期地脉动观测在西安地区地下构造调查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6 王永安;李琼;刘强;;跨断层形变累积率的变化特征与云南地区强震[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17 张国平;晁瑗;许凤雯;赵琳娜;;站点密度对泥石流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雨量计算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永年;吴淑筠;;珠海国际机场炮台山万吨大爆破地震效应观测[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薛虎;;萌芽剪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3 朱元清;张奕麟;王新平;;核电站强震监测系统的研制[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卢世宗;笪盍;;东北某露天矿边坡岩体位移监测与变形机制分析[A];滑坡监测技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8年
5 薛虎;董茂兴;;判析岩层现产状和原始产状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84年
6 ;临震电磁波多频段观测及其特征探讨——菏泽5.9级地震为例[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张杨;马干;史保平;;华北烈度衰减模型建立及用于震中区和震级的定量估算[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建平;石耀霖;马丽;李文静;;跨断层短基线观测数据的动力学模型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贤才;;地面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A];滑坡监测技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8年
10 徐新忠;雷江锁;杨长来;党淑娟;董世学;;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东段爆破地震测深结果[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高庆柱;地下采矿活动声源实时定位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贾真;均匀二度体位场正演与径向反演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孙海龙;现代钙华沉积的环境替代指标及其气候环境因子控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5 刘耀炜;动力加载作用与地下水物理动态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唐正;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7 刘启方;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震源模型的近断层地震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8 郑荣章;阿尔金构造系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构造隆升及其变形机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9 王栋;近断层地震动的上/下盘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棉水;粘弹性场地地形对地震动谱特性的影响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胡仁兵;深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预测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3 肖文海;大型河谷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宋士琨;低温地热田开采与回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刘淑聪;分布式地震仪观测点高精度自定位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叶明阳;芙蓉洞洞穴水化学指标及现代碳酸盐沉积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蒙媛;丰台区地下水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刘玉生;基于MATLAB的资源/储量估算模型在西藏扎西康铅锌矿区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昕亚;洞穴滴水水文水化学过程分析及控制因素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唐亮亮;洞穴滴水水文水化学特征及其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黄国清;全市建有地震观测点26个[N];湄洲日报;2010年
2 田毅;那五处“形变”观测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杨素英;太原构建市级地震监测网[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4 王国培;“地震速报系统很难推广到中国”[N];东方早报;2008年
5 王大铭记者 李劲雨;龙门山断裂带形变观测项目LS05号工程竣工[N];雅安日报;2008年
6 王国培;日本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很难推广到中国[N];四川科技报;2008年
7 蓝讯;深圳“聘”野生动物当地震观察员[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齐芳;野外台站:青藏高原研究的前哨[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宇;天津:坚持特色与效益并重[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袁锋 胡金文;温泉也能预报地震[N];海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