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Yang系统的Hopf分岔分析与控制
【摘要】:以混沌Yang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类时滞混沌Yang系统,弥补了现有混沌体系的不足,通过数值计算明确了系统在平衡点E_0(0,0,0)处的局部稳定性以及时滞系统Hopf分岔的存在性,并由此推导出时滞系统发生Hopf分岔时的条件:当τ=τ_n时,时滞系统在平衡点E_0(0,0,0)处分岔已经产生,并存在极限环。根据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法,有效地对时滞系统的分岔点进行了提前或滞后控制;通过龙格库塔方法,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得到了时滞系统在分岔点τ_k=1.428 5处发生了超临界Hopf分岔现象;同时发现改变控制参数k的值可以提前或滞后分岔的产生。
|
|
|
|
1 |
王志强;王书玲;吴然超;;时滞Lorenz-like系统的Hopf分岔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
2 |
张春芳;朱炼;张传俊;;脉冲时滞系统的严格φ_0-稳定性[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
3 |
王为群,邹云;2-D奇异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4 |
冯晓梅;;具有反馈控制的单种群非自治时滞系统的灭绝性[J];运城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5 |
周宗福,郑祖庥;非线性退化时滞系统的周期解[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3年01期 |
6 |
邓飞其,刘永清,金燕生,徐玉民;关于时滞系统的平稳振荡[J];工程数学学报;1998年04期 |
7 |
屈百达,陆殿生,刘庆君;多时滞系统H∞状态反馈设计准则[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8 |
陈东彦,张景瑞,徐世杰;线性多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9 |
陈伯山;一类非线性周期时滞系统的周期解[J];应用数学学报;1994年04期 |
10 |
何灿芝;陈强;;一类变系数线性全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1 |
何灿芝;陈强;;一类变系数线性全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
12 |
王留海;肖民卿;冯青香;李娟;;含有饱和非线性状态约束的不确定离散时间时滞系统保性能控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6期 |
13 |
张春芳;朱炼;张传俊;;脉冲变时滞系统的严格稳定性[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
14 |
单伟;区间时滞系统的渐近稳定控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3年04期 |
15 |
李伟,高春,刘锐宽;关于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一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16 |
郑锋,程勉,高为炳;点时滞系统的反馈镇定[J];应用数学学报;1996年02期 |
17 |
黄振勋,林晓标;关于时滞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问题[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8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