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团簇的光电离与光辐射
【摘要】: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研究了原子与原子团簇的电离、电子的时间演化和光辐射现象。结果表明,原子团簇比原子更易于电离,原子团簇中电子的时间演化和原子中电子的时间演化不同,光辐射频率也要高得多。
|
|
|
|
1 |
雷仕湛,江惠;周期磁场中的相对论电子与光辐射的能量交换[J];中国激光;1982年10期 |
2 |
冯绍松;光致发声[J];声学学报(中文版);1982年06期 |
3 |
;我校建成高功率钕玻璃激光装置及靶场系统,并成功地进行了LPX摄谱试验[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4 |
周大庄,马福胜,谢端,郭自强;岩石破裂时光辐射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2期 |
5 |
祝家清;周期磁场中运动的电子与光辐射交换能量的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
6 |
郭自强,周大庄,施行觉,马福胜,谢端,席道瑛,程纯杰,周志文;岩石破裂中的光声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
7 |
张松;毛柄金钱菌光辐射效应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8 |
景俊海,孙青;超导薄膜的光辐射退火[J];物理;1990年07期 |
9 |
黄慧明,朱建明;石墨炉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铷和铯[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0年04期 |
10 |
黎新章;;光学树脂防护眼镜片[J];应用光学;1990年04期 |
|
|
|
|
|
1 |
丁永坤;;腔靶注入口分解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
2 |
江少恩;杨家敏;丁耀南;李文洪;刘永刚;蒋小华;胡昕;;1.06μm激光辐照铝靶产生冲击波和热波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
3 |
张保汉;丁耀南;杨国洪;杨家敏;周裕清;陈波;张继彦;;Opacity实验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
4 |
刘俊;董健霖;张宏伟;吴继琴;刘建荣;;防雹网防雹效果与经济效益研究[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
5 |
江少恩;孙可煦;黄天暄;成金秀;崔延莉;陈久森;胡昕;丁永坤;郑志坚;;神光Ⅱ基频条件下的辐射输运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
6 |
丁耀南;杨家敏;张保汉;杨国宏;王耀梅;张文海;张继彦;李军;于艳宁;郑志坚;;辐射加热C_(10)H_(16)O_6样品的吸收谱[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
7 |
肇文丽;张恩山;李润新;;星载核爆炸光辐射能量分析[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8 |
吴先梅;陈歧岱;邓京军;应崇福;王龙;沈建中;安宇;;瞬态单一空化气泡的动力学行为及其光辐射[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9 |
杨家敏;丁耀南;张继彦;杨国洪;张文海;李军;;铝吸收谱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
10 |
黄天暄;丁永坤;彭能龄;黄翼翔;汤晓青;胡昕;;金柱腔靶M带X光发射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