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的物理因素

夏智勋  罗振兵  
【摘要】:对不同出口构型合成射流激励器进行射流矢量控制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对决定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的物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低压区位置和面积及其压强梯度、合成射流动量分量、合成射流对主流的卷吸率是直接控制主射流矢量力和矢量角的物理因素.合成射流的3个特征参数直接影响和控制低压区的面积及其压强梯度,合成射流激励器出口台阶和出口斜喷角都对低压区位置、面积和合成射流对主流的卷吸率有影响和调节作用,合成射流激励器出口斜喷角还直接控制合成射流动量分量.基于对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物理因素的分析,确定了控制物理因素的源变量,建立了由控制能力函数和调节功能函数组成的合成射流矢量控制初步模型,初步模型能够对源变量引起的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矢量控制效率不同作出解释,并进一步指出了进行射流矢量控制的最佳激励器是充分利用调节功能函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晋军;冯立好;徐超军;;合成射流控制圆柱分离及绕流结构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07期
2 张国栋;唐智礼;;基于合成射流的流动控制分析[J];江苏航空;2010年S2期
3 李斌斌;程克明;顾蕴松;;基于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的边界层分离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吕为;顾蕴松;程克明;;新型双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的流场特征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0年05期
5 罗振兵,夏智勋,方丁酉,王志吉,胡建新;合成射流影响因素[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方昌德;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涡轮推进系统上的应用[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3年02期
7 罗振兵,夏智勋,胡建新,王志吉,赵建民,缪万波;相邻激励器合成射流流场数值模拟及机理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8 邓进军;苑伟政;罗剑;马炳和;姜澄宇;;MEMS技术在流动分离主动控制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射流控制的等离子体显示[J];发光学报;1970年06期
10 罗振兵,夏智勋,方丁酉,朱伯鹏,易仕和,胡建新,赵建民;合成射流激励器实验及结果分析[J];宇航学报;2004年02期
11 ;会议征文 今年十月将在南京召开全国第十届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12 ;射流程序控制3T/H化铁炉的上料系统[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74年01期
13 宋科;杨旭东;乔志德;;翼型动态失速DBD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0年03期
14 ;射流控制铁匣自动辊边机[J];信息与控制;1975年02期
15 唐士梅 ,覃海涛 ,彭寿展;射流控制雷管装配自动线[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5期
16 郝礼书;乔志德;;压电式合成射流致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9年06期
17 李金波;何立东;伍伟;;压电式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的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9年06期
18 罗振兵,朱伯鹏,夏智勋,王德全;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射流矢量的影响[J];推进技术;2004年05期
19 姚占朝;苑伟政;邓进军;马炳和;姜澄宇;;微致动器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20 王江南;钟诚文;高超;刘锋;;基于等离子体激励器简化模型的流动分离控制[J];航空计算技术;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立好;王晋军;;合成射流置于圆柱后驻点对流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立好;王晋军;徐超军;;高效合成射流激励信号的实验验证[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戚姝妮;董军;李艳亮;;基于合成射流技术控制多段翼型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罗振兵;夏智勋;胡建新;谢永高;;新型合成射流流动控制激励器的流场特征[A];第十一届全国分离流·涡运动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选集[C];2006年
5 赵一龙;陈逖;范晓樯;王振国;;采用合成射流控制激波诱导平板边界层分离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6 李艳亮;董军;;合成射流用于进气道流动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何霖;易仕和;赵玉新;田立丰;程忠宇;;超声速混合层流动控制初步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胜金;周裕;CHENG L.;;方柱尾流中弹簧支撑方柱振动的PID控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王林;罗振兵;夏智勋;刘冰;;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矢量特征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尉哲;李源;曹飞;贾德伟;;铝合金空调涡旋压缩器精密流动控制成形工艺数值模拟研究[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振兵;合成射流/合成双射流机理及其在射流矢量控制和微泵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周勇;压电-金属复合结构合成射流驱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钢;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4 傅鑫;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念;自耦合射流及其对主射流矢量偏转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许常悦;圆柱可压缩绕流及其流动控制的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陈耀慧;翼型绕流的电磁力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顾蕴松;大攻角前体非对称流动的控制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9 李保庆;圆柱涡致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田正雨;高超声速流动的磁流体力学控制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振兵;合成射流流动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李金波;叶轮机械中基于蜂窝密封和合成射流技术的流场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3 张国栋;应用合成射流的二维翼型失速最优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郝礼书;合成射流致动器的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姚占朝;面向主动流动控制的微致动器阵列与仿真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江南;基于等离子体激励器简化模型的流动控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斌斌;合成射流激励器及在主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钱黄生;用于SJA的新型压电陶瓷—金属复合结构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卢志毅;流体激励器特性研究及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秦霞;用于合成射流驱动器的Cymbal型复合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洁净钢技术与工艺简介③[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2 张荣 于敏;柳河县优化师资队伍结构[N];通化日报;2006年
3 赵剑英;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N];经济日报;2008年
4 扬帆;科技利器助无锡“节水成金”[N];无锡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媖;四大风险都已有所防范[N];中国船舶报;2008年
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减排课题组;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N];现代物流报;2008年
7 周志坤;转变对职业乞丐的管理思维[N];南方日报;2007年
8 江宫轩;严密编织治安防控网络[N];人民公安报;2007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黄国平;银行理财及其产品分类[N];中国邮政报;2007年
10 梅新育;热钱内流预期不可高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