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被生产力的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
【摘要】: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系统呈现出脆弱性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根据IPCC有关脆弱性的概念,计算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分析了该区脆弱等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生态系统脆弱性与降水、温度、海拔、坡度和植被类型等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的趋势,区域内多数地区为轻度、中度脆弱区(二者共占69%).脆弱等级随着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区域内海拔、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西南喀斯特山区和西北山地农牧交错区呈现较高的脆弱性,更容易受气候变化或其他外界扰动的影响.针叶林、灌丛和草地的脆弱性相对较高,未来可能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
|
|
|
1 |
周永娟;王效科;欧阳志云;;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J];生态经济;2009年11期 |
2 |
彭欣;仇建标;陈少波;谢起浪;李尚鲁;黄晓林;;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J];海洋学研究;2009年03期 |
3 |
马严,张斌,刘林惠;太湖新港口河口水域生态系统脆弱性及修复的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02期 |
4 |
郭跃东,何岩,邓伟,潘继花;扎龙河滨湿地水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湿地科学;2004年01期 |
5 |
丁国民,刘建泉,宋采福;祁连山生态系统脆弱性与恢复重建措施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
6 |
闫敏;李增元;田昕;陈尔学;谷成燕;;黑河上游植被总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6年01期 |
7 |
郭灵辉;吴绍洪;赵东升;冷国勇;张清雨;;近50a内蒙古不同植被类型区生长季变化[J];干旱区地理;2014年03期 |
8 |
闫宝龙;赵清格;张波;李雅璐;赵鹏武;张昊;;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2期 |
9 |
黎国强;杨宇明;肖文;;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01期 |
10 |
胥晓;吴勇;廖咏梅;;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在地形上的分异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3期 |
11 |
黎国强;杨宇明;肖文;;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5期 |
12 |
周秀佳;马炜梁;刘永强;;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生态学杂志;1987年03期 |
13 |
陈树培;;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 (Ⅰ)热带雨林[J];生物学通报;1987年04期 |
14 |
杨龙;;贵阳黔灵山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15 |
田玉梅;太行山龙泉关地区植被类型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16 |
崔恒心,王博,祁贵,张筱淳;中昆仑山北坡及内部山原的植被类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