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对四季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
【摘要】:以四季竹纯林为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D1:24600~29800株·hm-2;D2:37500~42600株·hm-2;D3:46500~52800株·hm-2;D4:76500~85500株·hm-2)下1~3年生立竹的成熟叶和凋萎叶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竹林密度的增大,成熟叶C、N、P含量和凋萎叶C、P含量总体下降,凋萎叶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4密度时成熟叶C含量急剧下降;叶片C/N和C/P呈升高趋势,N/P先升高后降低.D3、D4密度的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1、D2密度;叶片N、P重吸收率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持续升高的趋势.D1~D3密度的成熟叶N/P为16.24~19.37,四季竹生长受P的限制,促进叶片建成,种群生长旺盛.D4密度的成熟叶N/P为13.42~15.74,N限制作用增强,叶片凋萎脱落,种群生长受到抑制.四季竹通过调节叶片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及重吸收能力,以适应高密度下环境资源的激烈竞争.在本试验条件下,D3密度是四季竹适宜的经营密度.
|
|
|
|
1 |
黄循良,李克雄,陈声宽,郑海水,黄世能,翁启杰;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J];林业实用技术;1994年10期 |
2 |
王东生,刘辉,曹连环;半干旱地区杨树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5年01期 |
3 |
吴福忠,王开运,杨万勤,鲁叶江,乔匀周;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生物元素动态及其潜在转移能力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
4 |
朱妍;李吉跃;史剑波;;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5 |
马世春;杨文斌;;人工林杉木板材高温和常温组合干燥研究[J];林业科学;2006年03期 |
6 |
乌吉斯古楞;陆玉宝;田有亮;郭连生;;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长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2期 |
7 |
林海;刘君良;王岩;陈忠东;;PF预聚物改性杨木的研究[J];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
8 |
赵荣军;费本华;虞华强;刘君良;;中山杉与落羽杉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9 |
杨亚玲;曹帮华;郑黎明;毛培利;武德;张大鹏;;泰山中路风景林主要树种生长状况与美学特征的关系[J];林业实用技术;2007年04期 |
10 |
黄永诚;;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
11 |
林书荣;;不同地理种源马尾松造林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8年01期 |
12 |
许松葵;王相娥;谢腾芳;曾锋;黄丽铭;;不同密度大叶相思幼林的土壤肥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3 |
安慧;上官周平;;密度对刺槐幼苗生物量及异速生长模式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8年03期 |
14 |
何一明;吕芳德;;不同密度条件下油茶光合作用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15 |
谭政军;;祁阳县油茶经营经济效益调查与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8年05期 |
16 |
黄登银;;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J];防护林科技;2009年02期 |
17 |
付晓燕;江大勇;郭万军;王锡武;纪晓林;;林龄、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河北林果研究;2009年01期 |
18 |
叶水西;;密度对木荷人工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
19 |
付甫永;王健;司徒春南;;防治松褐天牛诱木设置密度及胸径大小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5期 |
20 |
柳乙君;李金甫;刘亚军;李传仁;;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密度对其繁殖力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