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大田增温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吉旺  董树亭  王空军  刘鹏  胡昌浩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增温对两个夏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掖单13号(YD13)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到成熟期增温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籽粒产量,ND108和YD13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46.6%和45.1%;叶面积指数平均值分别降低了15.4%和11.5%;穗位叶叶片光合速率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2.85%和18.14%;两个玉米品种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叶绿素a的影响更显著.增温后玉米叶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都显著降低,ND108、YD13叶片的PEPCase和RuBPCase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1.1%、32.4%和29.5%、7.7%.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碧英;张瑜;林义章;肖钊;;不同CO_2浓度对豇豆光合特性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4期
2 付习科;汪新业;;关于对新疆高产优质海岛棉新品种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3 孟可爱;刘小飞;;氮肥种类和用量对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4 蒿宝珍;姜丽娜;张菡;张凯;李彩云;王志敏;;水分运筹对豫北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8期
5 高方胜;王明友;;生草对鲁西北果园生态环境及苹果光合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年15期
6 王玉莲;杨克军;任海祥;童淑媛;宗春美;;不同施肥和栽培密度对双高大豆品种牡丰7号光合特性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7 梅辉;王莉;宋兆建;王维;张献华;陈冬玲;何玉池;蔡得田;;四倍体及二倍体毛泡桐截干再生特性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8 王晓丽;;夏玉米高产八要素[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14期
9 吴济南;王丽玲;王惟帅;杜慧玲;;不同密度下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混用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陆銮眉;阎光宇;杜晓娜;卞阿娜;;8种园林植物耐荫性与光合特性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7期
11 赵建中;;机播夏玉米苗齐、苗壮技术[J];乡村科技;2011年05期
12 易琴;王玉杰;王云琦;雷声坤;冯华敏;张向峰;郭平;;西南地区几种典型竹种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3 王娈;韦小丽;张怡;;不同地理种源猴樟苗期的光合特性与蒸腾特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4 李洁;周春娥;梁志英;苗青;;干旱胁迫对乌头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3期
15 李铮;;夏玉米配方施肥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2011年13期
16 樊叶;杨重法;黄小龙;杨健玲;犹昌艳;;基于淮山光合生理指标的聚类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4期
17 高军;秦英奎;李红霞;;茌平县5.3万公顷夏玉米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8 王来安;;中科11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年05期
19 陈新民;陈亚丽;郑利霞;张辉;;夏玉米播种方式的比较与推广[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年10期
20 周建平;;滨淮镇夏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铣;蒋平;;普通小麦B组端二体与光合特性的关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李邵;薛绪掌;郭文善;李霞;陈菲;;不同供水吸力对温室黄瓜光合特性的影响[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陈步峰;林明献;;短期CO_2浓度升高对雨林树种盘壳栎光合特性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徐金娥;王彩芬;张学英;张广华;葛会波;;干旱胁迫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A];草莓研究进展(三)[C];2009年
5 王绍辉;孔云;范双喜;程继鸿;谷建田;;不同光质对温室黄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向阳;马履一;朱延林;张江涛;杜道丽;陈国领;;刺槐优良无性系抗旱生理与光合特性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7 曾建军;李蕴;肖宜安;胡雪华;;铝胁迫对入侵植物喀西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孙书文;施定基;侯李君;贾晓会;郭长禄;;反义PEPC工程念珠藻的光合特性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宗会;张燕;温华东;宋玉川;杨世波;杜绍明;屈生彬;;香料烟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谭秀山;许骥坤;李传兴;刘建栋;毕建杰;;“双行交错种植”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光强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生长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欧立军;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光合生理特点及遗传规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永军;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石连旋;松嫩不同盐碱化羊草草甸草原羊草光合及逆境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继安;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张瑞华;光质与生姜生长发育及光能利用特性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文华;陕北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蒸腾耗水及光合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张秀新;秋发牡丹露地二次开花调控栽培及其开花生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宁堂原;春夏玉米套作氮素竞争利用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严建民;重穗型杂种稻光合特性及其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的探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敏;艾比湖流域两种典型生态系统光合特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刘梦星;旱薄区夏玉米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效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刘震;不同刈割条件下两个柱花草品种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4 许晶晶;陕西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演变及抗旱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马晓芳;脱毒骏枣幼树光合特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6 丁民伟;黑龙港地区夏玉米氮肥用量与胣用时期及分配比例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史磊;水分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连艳鲜;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生态区高产杂交种形态生理特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9 黄乾;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光合特性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赵永平;不同品种啤酒大麦叶片光合特性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炎 川贤;夏玉米的追肥方法[N];湖北科技报;2005年
2 ;夏玉米高产技术措施[N];金昌日报;2005年
3 ;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N];人民日报;2005年
4 吴志博 卢山;玉田核心试验区夏玉米亩产突破700公斤[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5 元氏县农业局 张素君 张建周;涂层缓释一次肥促夏玉米增产[N];河北科技报;2009年
6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 周新国;2009年我省夏玉米部分主导品种(上)[N];山东科技报;2009年
7 曹一平;夏玉米施肥——施好苗肥和追肥是关键[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8 宋佳;夏玉米播前晒种好处多[N];农民日报;2004年
9 刘会;夏玉米去雄增产技术[N];农民日报;2005年
10 徐俊恒;夏玉米施肥有技巧[N];农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