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对武香粳14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开放式大气CO2浓度提高(FACE)200μmol·mol-1对粳稻品种武香粳14各生育期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明显提高了各生育期功能叶片NRA,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穗后10d、穗后20d水稻功能叶片NRA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0%、20%、60%、80%和30%,其中,FACE处理对拔节期、抽穗期和穗后10d水稻功能叶片NRA水平影响较大.施氮处理明显影响了FACE条件下水稻功能叶片NRA,并且在不同生育期存在不同的趋势:拔节期,中氮低氮高氮;孕穗期和抽穗期,高氮中氮低氮;而穗后10d及20d则为中氮高氮低氮.FACE处理与施氮量对NRA存在互作效应,拔节期及穗后20d两者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穗后10d达显著水平,而孕穗期及抽穗期互作效应不显著.
|
|
|
|
1 |
;鼠洞排水对改良土壤与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J];土壤;1978年02期 |
2 |
冯绍印;朴昌一;;延边地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探讨[J];吉林农业科学;1964年02期 |
3 |
王金城;苏鸿昌;;天津市幸福之路农业社水稻年年选种年年增产[J];中国农业科学;1958年07期 |
4 |
袁兴培;;合理安排夏收作物促进水稻增产[J];耕作与栽培;1983年01期 |
5 |
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方法研究课题组;陈万松;;应用马尔科夫链制作水稻产量年景预报[J];耕作与栽培;1989年01期 |
6 |
杨独清;;秦油二号与后作水稻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初报[J];耕作与栽培;1990年06期 |
7 |
秦厚国,叶正襄,黄荣华;施肥对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8 |
刘喜珍;;ABT四号增产灵在水稻栽培上应用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9 |
卢辉;;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J];农家之友;1999年03期 |
10 |
杨晓丽;在异常气候条件下预测日本、韩国水稻产量的方法[J];黑龙江气象;2003年03期 |
11 |
袁伟玲,曹凑贵,程建平;水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垦殖与稻作;2005年04期 |
12 |
王绍忠,魏甫,李晓中,李静,郑前进,张晓英;NK-P水稻专用型钛肥应用试验总结[J];垦殖与稻作;2005年05期 |
13 |
周红菊,穆俊祥,赵胜杰,余四斌;水稻高世代回交导入系耐盐性的遗传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5期 |
14 |
汤德祥,徐卫忠,朱红军;稻水象甲防治指标试验[J];植物检疫;2005年06期 |
15 |
黄庆裕;吴家展;;3种复合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16 |
郭淑鲜;王福军;杨建和;赵卓;杨子慧;;缓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垦殖与稻作;2006年01期 |
17 |
朱满山;符福鸿;黄慧君;梁世胡;刘振荣;李传国;王丰;;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
18 |
康恕;王立新;左驰;张成华;;配方肥校验试验结果初报[J];北方水稻;2007年03期 |
19 |
陈风波;;水稻种植模式变迁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08期 |
20 |
蔡国学;;丘陵区水稻施肥模型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