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一次黄河气旋发生发展时所引起的暴雨诊断分析
【摘要】: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GMS红外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1991年6月9—11日的一次黄河气旋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气旋的发生发展是大气斜压性强烈发展的结果,强的高空辐散与正涡度平流共同作用形成了黄河气旋,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促进了黄河气旋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其移动方向有引导作用;暴雨出现在黄河气旋的初生、发展阶段,产生于气旋前部暖区的盾状云系中;暴雨的水汽有西南和东南两个来源,其中西南水汽通量大于东南;暴雨区上空大气具有很强的对流不稳定性,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造成了气旋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强降水中心;降水造成的凝结潜热释放对气旋的发展有正反馈作用。
|
|
|
|
1 |
;一次黄河气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J];大气科学;1976年01期 |
2 |
苗春生;宋萍;王坚红;牛丹;;春夏季节黄河气旋经渤海发展时影响因子对比研究[J];气象;2015年09期 |
3 |
周鸣盛;一次暴发性的春季黄河气旋发展过程[J];气象;1986年01期 |
4 |
李兆祥
,杨克明;黄河气旋及其预报[J];气象;1980年04期 |
5 |
罗箭宇;高松影;于文革;孟鑫;王玉琦;;一次黄河气旋暴雨过程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年06期 |
6 |
林滋新;李斌;;一次黄河气旋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J];海岸工程;1992年04期 |
7 |
王廷玉;87.9暴雨过程分析[J];山东气象;1988年02期 |
8 |
蒙伟光,王安宇,李江南,冯瑞权,梁嘉静;华南前汛期一次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9 |
毕旭;张弘;刘慧敏;刘晓莉;;陕西北部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陕西气象;2007年02期 |
10 |
侯淑梅;周成;韩永清;孙晶;;山东省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特征[J];海洋气象学报;2020年01期 |
11 |
徐姝;东高红;熊明明;;冷池对引发新乡“7·9”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影响分析[J];气象;2019年10期 |
12 |
王晓芳;崔春光;;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Ⅰ:组织类型特征[J];气象学报;2012年05期 |
13 |
王晓芳;;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Ⅱ:环境特征[J];气象学报;2012年05期 |
14 |
赵玉春;;梅雨锋对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J];大气科学;2011年01期 |
15 |
何立富;陈涛;周庆亮;李泽椿;;北京“7.10”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5期 |
16 |
谌伟,王登炎;“V”型中尺度对流系统实例分析[J];湖北气象;2004年01期 |
17 |
单寅,林珲,付慰慈,江吉喜,黄签;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初生阶段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03年01期 |
18 |
程麟生,冯伍虎;中纬度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J];高原气象;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