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短对患者预防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漯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3年6—12月所有465例剖宫产手术病例按照预防用药时间分成T≤24 h组和T24 h组,对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体温变化以及术后1周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变化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体温变化、1周内外周血WBC总数三方面,T≤24 h组与T24 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易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剖宫产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可以采用T≤24 h方案。
|
|
|
|
1 |
王培真,杨惠英;剖宫产增多原因分析与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2 |
桑娟;剖宫产社会指征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
3 |
胡冰梅,林静吟,袁建环;2104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广东医学;2002年05期 |
4 |
闫敏霞,汤淑华;剖宫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2年10期 |
5 |
马瑞霞
,祁玉霞;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2年09期 |
6 |
王巧花;162例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7 |
赵岩;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年10期 |
8 |
黄丽君;东阳市1994~2001年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10期 |
9 |
尉桂华,石淑懿,李文娟;剖宫产3442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02年08期 |
10 |
孙波,闫爱华;581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吉林医学;2003年02期 |
11 |
刘香,王英红,刘宏,陈鸿燕,唐岚;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农垦医学;2003年02期 |
12 |
刘静华;1547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09期 |
13 |
郑丽红;423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3年10期 |
14 |
郭啟琴;杨琼珍;;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医学;2003年02期 |
15 |
徐廷富,朱国珍;8年间第二胎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
16 |
王军会;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4年19期 |
17 |
王翔,侯艳梅;要求剖宫产临床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08期 |
18 |
校勤,郭靖;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年03期 |
19 |
姜雯,叶玲玲;舟山市1995~200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5年06期 |
20 |
林兰;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