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一种固体推进剂破坏的细观实验研究

王晓明  沈亚鹏  李录贤  
【摘要】:固体推进剂是一种颗粒填充高能聚合物,其破坏时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和金属的破坏相比,有明显不同之处。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给出了受载情况下固体推进剂试件的损伤发展以及裂纹扩展过程。结果表明,损伤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微裂纹区扩展及微裂纹密度加大的过程,而裂纹扩展过程中的慢速扩展和亚临界扩展的最大区别则是其裂尖损伤区范围不同,同时也表明,裂纹尖端和边缘的微裂纹损伤区尺寸已不容忽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寿文;断裂损伤与细观力学[J];力学与实践;1988年06期
2 李相麟,扶名福;断裂与损伤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2年04期
3 张淳源,B L卡里哈罗;断裂力学的热力学框架(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年03期
4 郑战光;蔡敢为;李兆军;;一种新的疲劳损伤演化模型[J];工程力学;2010年02期
5 ;全国断裂与损伤研讨会[J];力学与实践;1988年06期
6 王宁峰;压力容器疲劳设计方法现状及展望[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熊先仁;;损伤力学的最新发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刘忠;考虑裂尖损伤的粘弹性裂纹扩展规律[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9 曾攀;高庆;;损伤失效分析的数值原理及有限元列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10 刘曦;;疲劳累积损伤准则的一些新研究[J];机械强度;1992年01期
11 李树茂,齐伟,刘红帅;岩体损伤力学理论进展[J];世界地质;2001年01期
12 周筑宝,卢楚芬;一种可用于分析流变断裂过程的损伤力学计算模型(英文)[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13 凌建明;节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力学进展;1994年02期
14 张淳源;论非线性断裂力学的基本平衡定律Ⅰ——局部理论[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15 贾星兰,孙粤华;损伤力学在海洋钢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平台;1994年Z1期
16 王启智;两种简便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J];力学与实践;1995年06期
17 李飞燕;;柳春图:勇敢追求 力克难关[J];科学中国人;2008年03期
18 陈两斌;;断裂力学在化工机械设备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04期
19 张德驺;王辉;;a/W值对结构钢的δ_i值和J_i值的影响[J];实验力学;1987年03期
20 杨正文,杨挺青;粘弹性厚板的动力方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宝岩;来源;何江华;梁雷;胡功笠;;冲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王志文;李培宁;雷月葆;潘缉梯;李琳;;我国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通用失效评定曲线[A];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伍佑伦;王元汉;胡建华;;基于断裂力学的岩体强度探讨[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鲁明;赵洪先;刘军;王永峰;;地下工程裂隙围岩稳定性的边界元法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5 张西正;匡震邦;蔡绍皙;王远亮;徐世荣;黄岂平;;应变作用下Wistar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粘弹性的实验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许政;王庆;付志一;;Maxwell模型粘弹性体本构关系的递推及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7 王清文;欧荣贤;;生物质材料的塑性加工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8 郭平;郭荣;;羧甲基壳聚糖对Tween 80/Brij 30/H_2O蠕虫状胶束体系粘弹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刚;王保林;;电磁弹性材料中椭圆夹杂问题的一般解[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郭海庆;吴相豪;吴中如;顾冲时;;应用两场耦合的粘弹性有限元拟定碾压混凝土坝的变形监控指标[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胜田;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的损伤力学研究及外物损伤影响[D];东北大学;2008年
2 曾志兴;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及损伤断裂分析[D];天津大学;2003年
3 吴建国;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徐赵东;(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5 王珺;含湿热的耦合粘弹性本构、断裂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魏翠玲;粘弹性层状地基的动态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赵宏亮;具局部粘弹性的弹性系统的稳定性[D];浙江大学;2002年
8 肖霞;大变形断裂力学问题三维变形场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刘增利;冻土断裂与损伤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10 周建中;基于模糊—神经元的抗震结构智能混合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崇义;复合材料粘弹性性能预测的多尺度算法与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贾宏禹;材料的粘弹性对摩擦片振动与制动噪声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马海龙;基于粘弹性阻尼器的海洋平台振动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孔凡顺;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残余油的微观作用机理[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马辉;大型带式输送机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与系统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曹秋玲;PTT/毛精纺面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7 薛明琛;混凝土及其强韧化材料的失效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
8 戴鲲;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伟强;苏丹胶凝原油结构破坏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程红梅;损伤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介质中波的传播[D];湖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张家盛;混凝土断裂力学权威受聘湖工大[N];湖北日报;2007年
2 王家平;断裂力学王国的探索者[N];中国交通报;2002年
3 吴伟录;追寻一航强度所的足迹[N];中国航空报;2005年
4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5 付俊岩 等 编译;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应用的几个问题[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6 柳絮恒 谢远景;倾心拱坝事业天道自然酬勤[N];科技日报;2005年
7 祝兆晖;院士党员徐大懋[N];深圳商报;2001年
8 实习记者 王亚丽;做人,做事,然后为师[N];中国化工报;2006年
9 李志伟;“杰青”催化出来的优秀科学家[N];光明日报;2004年
10 马平东;塑料凹印油墨的性能及调整[N];中国包装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