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内切葡聚糖酶I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部分酶学性质
【摘要】:嗜热子囊菌是一种嗜热真菌,可以产生具有很高工业价值的内切葡聚糖酶.本研究成功表达了嗜热子囊菌内切葡聚糖酶Ⅰ基因,并获得热稳定的重组内切葡聚糖酶.提取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cus var.levisporus)总RNA,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内切-β-葡聚糖酶eg1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该基因的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eg1,经线性化后采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大量筛选后获得高效表达内切葡聚糖酶Ⅰ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pN24.该菌株采用甲醇诱导120h后,内切葡聚糖酶Ⅰ的活力可达570.7U/mL,最适温度为55℃,在90℃的条件下保温30min后仍具有60%的酶活力;最适pH为5.0,在pH3.0~5.0的条件下酶活力保持稳定.图6表2参16
|
|
|
|
1 |
罗永婷;李焱;孙凌燕;李新国;陈军;;SAS软件对曲霉M-18产内切葡聚糖酶的发酵条件优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2 |
谢占玲,吴润;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4年04期 |
3 |
朱年青;夏文静;勇强;;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J];生物加工过程;2010年03期 |
4 |
黄奋飞;赵菁;林生;林文雄;;纤维素酶的蛋白质工程改造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
5 |
庄总来,周兴旺,唐志军,陈清西;福寿螺纤维素酶的开发与应用[J];台湾海峡;2000年01期 |
6 |
李瑞芳;徐怡;;纤维素酶生产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
7 |
刘颖;张玮玮;;生物技术生产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7年18期 |
8 |
冯雁,靳小红,丁忠田,曹淑桂,程玉华,刘忠英;内切葡聚糖酶的纯化及其基本性质[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年03期 |
9 |
刘洁,李宪臻,高培基;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评述[J];工业微生物;1994年04期 |
10 |
刘婵婵;时全义;刘均洪;;植物基因工程对生物燃料生物质特征的改进[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年03期 |
11 |
刘洁丽;王靖;;生物产纤维素酶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12期 |
12 |
孙毅,金湘,毛培宏;细菌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及菌种改良研究[J];生物技术;2005年03期 |
13 |
张海,刘涛;纤维素水解产物对木霉A10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4 |
粟学俐,贺飞;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还原糖的测定[J];湖北化工;1999年01期 |
15 |
孙祖莉,刘玉田;蜗牛纤维素酶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J];生态科学;2002年04期 |
16 |
杨洁,阿力木,李福成,毛新芳,葛亮;饲用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改进[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7 |
毛湘冰;肖兵南;刘毅;徐霞;杨爱芝;周望平;;~(60)Co―γ射线诱变褐色高温单孢菌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
18 |
厉重先;李鸿玉;刘雪峥;;纤维素酶促进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初探[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4期 |
19 |
海斯尔·哈吉木拉提;;我国纤维素酶的开发现状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9期 |
20 |
饶庆隆;杭志喜;彭军;余世袁;;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碳源优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