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哌拉西林/舒巴坦(PIS,2:1,4:1)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SL,2:1)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上述抗菌药物对6319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大多数非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PIP的敏感率均高于50%[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门菌属外]。TZP、PIS(2:1)和CSL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MIC_(90)分别为128/4,64/32和64/32 mg·L~(-1),敏感率分别为75.9%,66.2%和72.1%。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4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非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SL、PIS 2:1和4:1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MIC_(90)分别为16/8、16/8和32/8 mg·L~(-1),敏感率分别为76.7%,83.6%和82.8%。对非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种抗菌药物均展现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敏感率均高于80%。结论 4种复方制剂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具有突出抗菌活性,CSL和PIS(2:1)对非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PIS (2:1)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PIS (4:1),对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两者活性相似。
|
|
|
|
1 |
张菁;王金龙;姜建国;杨梁;;地红霉素多晶型对其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8年03期 |
2 |
周远大,杨苏,何海霞,雷自强,程革利;创愈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3 |
余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尼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3期 |
4 |
邓晓慧;李冬霞;郑风劲;刘小康;;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曲松/舒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J];华西药学杂志;2011年01期 |
5 |
冯萍,汪冰,曾维华,余汝佳,朱淑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和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年05期 |
6 |
陈宏斌;杨启文;徐英春;陈民钧;赵颖;王贺;胡云建;倪语星;孙景勇;杨青;孔海深;何林;吴伟元;叶惠芬;杨银梅;季萍;朱震宏;任健康;张利侠;孙自镛;朱旭慧;童明庆;赵旺胜;梅亚宁;刘勇;张智洁;段琼;李丹;刘蓬蓬;王晶;韩丽霞;胡大春;;头孢噻利对临床常见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4期 |
7 |
张灵芳;朱以军;;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06期 |
8 |
董云秋;张晓炜;孔宪玺;;36株脑膜脓毒金黄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01期 |
9 |
潘方平,庄爱周;夫西地酸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
10 |
肖永红,王其南,李崇智,郑行萍,蒋玉富,刘鸿渝;头孢地嗪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四川医学;1997年03期 |
11 |
王梦,钱红美,孙奋治,任宇,姜晔,吴国沛;两个6-氟喹诺酮类新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年04期 |
12 |
马攀;陈勇川;胡显飞;熊丽蓉;戴青;翁邦碧;冯伟;;仿制和原研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J];中南药学;2021年01期 |
13 |
朱冰;邹自英;曾平;熊杰;汪璐;;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年11期 |
14 |
徐春兰;尚晓娅;牛卫宁;钦传光;;血管活性肠肽的固相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年05期 |
15 |
陈德平;;抗生素联用对D-检验阳性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4期 |
16 |
闫丽妲;吴莉;刘培跃;;氯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5期 |
17 |
冯萍,汪冰,曾维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和分析[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8 |
冯萍,汪冰,余汝佳,曾维华,朱淑媛;5种抗菌药物对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年01期 |
19 |
张敬德,刘裕昆,顾亚明,王宇倩,施耀国,周乐,戴自英;氧哌羟苯唑头孢菌素体外抗菌活性测定[J];抗生素;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