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乳腺癌细胞凋亡/抗凋亡系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 (RU486)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乳腺癌细胞模型 ,检测 10 5mol·L 1RU486对类固醇激素受体阳性MCF 7和阴性MDA MB 43 5s乳腺癌细胞作用 72h后 ,凋亡系统Fas/FasL、抗凋亡蛋白Survivin、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 ER( )的MDA MB 43 5s细胞Fas/FasL系统及Survivin表达均明显高于ER(+ )的MCF 7细胞。RU486能显著增加ER (+ )MCF 7细胞Fas表达 ,而对FasL和Survivin的表达无明显影响。RU486能显著减少MDA MB 43 5s细胞Survivin的表达 ,同时以主要降低FasL的表达而提高Fas/FasL的比值。MCF 7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S期细胞和G2 /M期细胞比阴性对照分别减少 3 0 3 %和 0 3 9%。而对ER ( )MDA MB43 5s的细胞凋亡率仅稍有增加 (1 3 2 % ) ,S期细胞增加 2 79% ,G2 /M期细胞比阴性对照减少 2 5 3 %。 72h后RU 486能显著抑制MCF 7细胞的生长 ,其抑制率为 2 8 88% ,而对MDA MB 43 5s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RU486具有抗肿瘤作用 ,对不同类固醇激素受体状态的乳腺癌细胞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不同。
|
|
|
|
1 |
刘国艳,糜若然;米非司酮抗肿瘤及逆转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
2 |
张恒柱,李耀华,夏之柏;脑膜瘤孕激素受体检测与米非司酮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性初探[J];江苏医药;2002年11期 |
3 |
金鸿雁;胡桂英;;米非司酮与子宫平滑肌瘤[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年05期 |
4 |
张秋实,李继俊,林仲秋;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ER、PR及亚型体外作用的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05年02期 |
5 |
汤飒爽;;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对米非司酮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1年17期 |
6 |
桑国卫,翁黎驹,邵庆翔,杜明昆,吴学浙,卢玉兰,程利南;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年12期 |
7 |
王丽玲,苏丽珠;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8 |
李培瑛;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9 |
王慧;米非司酮促进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0 |
陈文兵,潘新花;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的流产效果[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1 |
王浩,曹雅丽,李莉;米非司酮用于中期药物流产40例临床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
12 |
王自能,唐福星;米非司酮(RU486)对人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年06期 |
13 |
周霞平,巫世娟,张利,黄健;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年05期 |
14 |
马佳;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用药剂量的探讨[J];首都医药;1999年11期 |
15 |
许小丽;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0年04期 |
16 |
杨利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钳刮术30例临床观察[J];工企医刊;2000年01期 |
17 |
马秀兰;;米非司酮与利凡诺用于中孕引产56例观察[J];工企医刊;2000年02期 |
18 |
何静茹;周丽华;张霁;刘洋;张君;;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体验[J];黑龙江医药;2000年02期 |
19 |
程艽!100020,翁梨驹!100020,韩学军!100020,肖碧莲;每周一次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常规避孕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7期 |
20 |
林穗青,李红,程利南,孙巧英,刘斯青;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