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浩  王金香  卓菊  梁颖  
【摘要】:基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建设情况,回顾本专业的改革过程,就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也为相关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玉兰;罗文华;白锦表;;医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0年12期
2 刘浩;王金香;卓菊;梁颖;;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0期
3 范昕建;方晓明;;把握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特征 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医教育;2009年03期
4 程涛;杜杰;陈隆晖;;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年10期
5 周光姣;刘超祥;冯学花;;高职药剂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0期
6 刘扬;线福华;王金瑞;;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为北京乡镇培养合格医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09期
7 郝坡;肖志勇;孟凡萍;邓晶荣;牟凤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医学检验技术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3期
8 罗治安,邹文开;五年一贯制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康复;2005年04期
9 罗洪英;陈卓頣;罗治安;王海成;李福胜;张晓霞;隆献;王红;王丹;吴大为;;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社区康复专业建设成效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02期
10 李文;医学计算机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要适应医院信息管理[J];医学信息;2002年10期
11 严世芸;;转变教育观念,促进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一)[J];天津中医药;2006年03期
12 白梦清,吴先娥,熊蕊,夏淑玲;以“三元式”培养模式打造高级护理精品专业[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3 陈黔;;对检验专业实习与见习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军医;2006年03期
14 覃都娥;仇小强;谭盛葵;王程强;江世伟;欧超燕;;实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基地实践与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15 周洪建;;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5年06期
16 吴少瑜;魏强;吕琳;饶进军;;临床药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0年02期
17 程红兵;张雄鹰;陈云霞;孟莉;崔国艳;胡德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07期
18 王世泽;周琼;方才妹;曹建明;;浙江省高等医学专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4期
19 姜启海;芦宗玉;张庆娥;;深化改革,建立适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年S1期
20 郑芳;周新;涂建成;常江;柴红燕;;浅谈检验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改革[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7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王艳红;王怀群;;两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唐玲;傅成华;;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的理思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杨红卫;;试论高职大专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张建军;马永昌;;农机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甘俊英;罗兵;;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刘红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深化职教师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忠厚;方少明;李亚东;阎春绵;张治红;何领好;;地方二本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课程体系的改革[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鲁军;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执政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春霞;限制与保护: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道全;当代中国改革的代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兰彤;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海燕;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若干问题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2 罗纪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刘建清;石化学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巧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巧玲;中外服装营销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6 王庚;XA动漫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郑欣;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阳;工科背景下中西方工业设计教育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青政;软件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系统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妤 通讯员 李世清 王晓东;弘扬手脑并用职业教育理念 创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白音门德;增强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副院长 王宏伟;做好八个“开放”建设特色职院[N];三峡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记者 李严;昆明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N];昆明日报;2009年
6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7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永霞;加强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N];酒泉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杨玲 实习生 梁桑桑;广西大学打造中国—东盟复合型创业人才[N];南宁日报;2009年
10 董伟;企业万名员工研发人才不足3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