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草水提取物中的单萜苷类成分
【摘要】: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HW-40C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色谱、反相HPLC和Flash等色谱分离技术,从鹿茸草水煎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借助波谱数据解析、酸或酶水解以及电子圆二色谱(ECD)和NMR计算综合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1~11),包括6个新结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鹿茸草苷A~D (1~4)、G和H (7和8)。通过9-羟基芳樟醇3-O-β-D-葡萄糖苷(5)、(6Z)-9-羟基芳樟醇-3-O-β-D-葡萄糖苷(6)和kankanoside D1(9)的文献报道数据与本实验数据比较,首次确证了6和9的绝对构型。另外两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10)和8-羟基香叶醇8-O-β-D-葡萄糖苷(11)。
|
|
|
|
1 |
李艳红;侯书群;王韦;孙静贤;黄相中;;土荆芥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
2 |
杨丰庆;;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色谱分析[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
3 |
王晓华;朱玉;;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牡丹皮中苷类成分的实验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李绍平;杨丰庆;王一涛;;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毛细管电动力色谱分析[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杨丰庆;李绍平;王一涛;;冬虫夏草中11个核苷类成分的毛细管电动力色谱分析[A];2006年全国药物质量分析学术研讨会——《药物分析杂志》第二届普析通用杯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何文君;刘艳丽;莫莉;师梦凡;潘舒;李笑然;许琼明;;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抗菌抗炎作用[A];全国中药药理学会联合会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
7 |
迟玉明;Motoyuki Nakamura;Toyokiti Yoshizawa;Fumio Hashimoto;Toshihiro Nohara;;从天然物中开发新药(英文)[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
8 |
李桂镇;李文娟;张润之;田凯;王韦;熊华斌;黄相中;;地板藤中酚苷类成分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