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超敏感纳米胶束的形状对其细胞摄取效率及肿瘤精确诊断的影响
【摘要】:本文合成了一种pH超敏感聚合物PEG-iPDPA,并分别通过薄膜分散法和溶剂去除法将其制备成蠕虫形胶束和球形胶束,在体外、细胞和活体水平对两种形状胶束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细胞摄取效率、肿瘤精确诊断等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在体外水平,主要考察了二者的pH响应性,结果显示,两种形状的制剂pH响应性良好,在连接上荧光探针后,均能够实现100倍以上的荧光信号开关(ON/OFF);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结果显示,细胞摄取两种形状的胶束均呈时间、浓度双依赖性,但细胞摄取球形胶束的量远高于蠕虫形胶束,这也证明了制剂的形状对细胞摄取行为的影响很大;活体成像结果表明,球形胶束对肿瘤的成像效果更好、灵敏度更高,且在肿瘤内具有更高的蓄积量;细胞毒实验和HE染色实验显示,两种形状制剂的生物安全性良好。结果说明,球形胶束的生物学性质要优于蠕虫形胶束,其在细胞摄取、生物分布和肿瘤检测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
|
|
|
|
1 |
赵群;倪沛红;;pH/温度响应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J];化学进展;2006年06期 |
2 |
孙晓明;唐建斌;隋梅花;申有青;;pH响应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2年01期 |
3 |
陈永乐;;链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PH值的自动调节[J];抗菌素;1976年03期 |
4 |
刘晓华,唐黎明,戴彧,王晓工,刘德山;含聚氨酯型温度和pH双敏性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1期 |
5 |
;控制pH的碱性亚硫酸盐法制浆[J];造纸技术通讯;1971年03期 |
6 |
安朴英;于朝云;窦圣博;;界面聚合法制备pH响应型药物微胶囊及其性能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
7 |
李文俊,王汉夫,卢玉华,汪志亮,钟伟;壳聚糖·聚丙烯酸配合物半互穿聚合物网络膜及其对pH和离子的刺激响应[J];高分子学报;1997年01期 |
8 |
谢锐,褚良银,曲剑波;pH响应型微囊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
9 |
李慧君;孙晶艳;张燕燕;郑少奎;;高硫抗生素废水连续处理系统的pH调控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08期 |
10 |
岳斌;吴承训;;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PH敏感性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6年01期 |
11 |
张常虎;;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聚氨酯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1年09期 |
12 |
陈新,李文俊,钟伟,葛昌杰,王汉夫,于同隐;壳聚糖-丝心蛋白合金膜的研究(Ⅱ)──半互穿聚合物网络型膜对pH和离子的敏感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6期 |
13 |
王森;谢碧霞;钟秋平;张琳;;不同pH对扁桃胶水解物晶体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0年03期 |
14 |
马萍,祝力,孙淑英,梁冬梅;海藻酸钙凝胶微球的制备和pH依赖性溶胀[J];中国海洋药物;2003年05期 |
15 |
张胜兰,沈新元,杨庆;pH响应性高分子材料[J];产业用纺织品;2000年04期 |
16 |
成宏,杨昌正;壳聚糖-聚乙烯基恶唑啉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emi-IPN)膜对pH的刺激响应性[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0年06期 |
17 |
唐黎明,戴彧;pH响应性聚氨酯薄膜的制备[J];应用化学;2003年06期 |
18 |
邓茂光;;混床出水PH值偏低的原因及处理[J];泸天化科技;1996年01期 |
19 |
史海青;增强平面灰尘鞋印的新试剂──PH指示剂[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20 |
吴振兴;陈晓晔;朱建良;;pH对水稻秸杆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