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介词“朝”的认知语义分析

张亚冰  
【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引入为我们解决许多语言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介词"朝"的用法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给出合理而充分的解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宝刚;;北京话介词“奔”的产生和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赵楠楠;;介词“以”的用法演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周芬;;《儒林外史》中“将”的虚词用法[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4 黄艳萍;;浅析《诗经》中“为”字的用法[J];语文知识;2011年02期
5 张德岁;唐爱华;;皖北方言的“V+搁+N(L)”格式[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6 熊文菊;;“给”字句的构句机制及情景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7 杨思源;;安徽蒙城方言“叫”字句的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8 刘明荷;;“因”义源流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刘瑞明;;再论关于泛义动词“为”的误解[J];庆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0 贺新梓;;再析“谁之永号”的“之”“永”[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11 涂海强;;《老乞大》四种版本方位短语“X+方”作状语时构成情况考察[J];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2 朱怀;;湖北仙桃方言的“A都A(B)”句[J];方言;2011年03期
13 杨艳;;浅谈“被”与“by”的异同点[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14 刘芳;;“往”的语法化进程及相关问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5 张尚周;;英语格和汉语格的对比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16 刘乃仲;段兴臻;;施事由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5期
17 秦凤平;;流行语“被XX”引发的思考[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18 苏宝荣;;词(语素)结构义与辞书广义动词释义[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19 陈志国;;新疆方言“V给”结构的来源和词汇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20 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主之谓”[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春花;张国平;;“毋吾以也”释义商榷[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2 张金生;;介词意义的网络结构模式评述[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张君;;关于介词“当”的发展及其规范问题[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梁银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语法问题札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吴启禄;;布依语部分常用动词的虚化用法[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6 熊瑜;;赣语樟树方言中“得”字的意义和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国庆;;浅谈词类的辨认[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吕晓玲;;南安话的“遘”字补语[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10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小海;‘义项’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魏兆惠;周秦两汉连动式的发展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邱峰;《南齐书》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建姣;东汉砖文虚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丽彩;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雷冬平;近代汉语常用双音虚词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婉梅;黎氏语法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金花;汉语动词介词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晓玲;儿童语言中的主体格、客体格、邻体格介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鉴琴;介词语义网络的典型视角[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余敏;介词“往”“朝”“向”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尚红;《三国志》介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欧慧英;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付琨;介词框架“PpAu(来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唐晓晔;空间介词非空间意义的认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裴锦隆;《现代汉语词典》对介词语法化过程相关的词汇语义现象的处理[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汤玲;现代汉语NP_K次范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东友;介词的妙用[N];文汇报;2004年
2 周立军 李冲;“由于”兼属介词和连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郁洪千;每周一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马庆然;诊断病句十注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刘百顺 叶雪萍;“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理据分析(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6 四川省广汉市第四中学 王明骏;由《师说》谈文言虚词“乎”的用法[N];学知报;2010年
7 王路;“一‘是’到底”成大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任珊;规范使用“善”和“擅”[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张仲景国医学院 沙恒玉沙涛;古医籍中的语序变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马莉;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难在哪[N];伊犁日报(汉);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