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饱和冻土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

周凤玺  赖远明  
【摘要】:应用混合物连续介质理论,考虑了土颗粒骨架、冰、水三相介质,选取土颗粒位移、孔隙水位移、孔隙水压和孔隙冰压为基本变量,采用Bishop有效应力原理,建立了饱和冻土多孔介质的弹性波弥散方程。经理论推导,给出了饱和冻土中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及衰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算例,探讨了饱和冻土中两种压缩波(Pl波和P2波)及剪切波(S波)的波速和衰减与频率和孔隙率、含冰量等土参数的关系。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饱和冻土中3种体波的传播特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明江;魏德敏;;非饱和多孔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8期
2 索勃列夫;郭若眉;;矿体的动电辐射[J];国际地震动态;1983年01期
3 张传增;;共线周期反平面裂纹的动应力强度因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4 赵晋明,胡毅力,王彬,许昭永;在真三轴压缩条件下片麻岩破裂孕育过程中弹性波的特征变化[J];地震地质;1996年03期
5 刘红军,薛新华;弹性波CT技术在码头加固效果检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6 陈蜀俊,段向东,罗登贵,吴光辉;弹性波测井在三峡库岸地层评价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7期
7 盖秉政;孔洞动力位移边值问题的渐近解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8 张金钟;弹性波和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J];大学物理;1992年01期
9 周国鹏;弹性波空洞探测模型[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董辉,刘涛;基桩质量缺陷的可检测性和可分辨性[J];华北地震科学;2004年04期
11 朱海龙;弹性波勘探地震学研究项目组简介[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年04期
12 常永红;;面波在水库坝基检测中的运用实例[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3期
13 刘建峰;;复合核非弹性道中的辐射俘获过程[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982年01期
14 邓玉琼 ,戴霆范 ,郭宗汾 ,李权;弹性波有限元反时偏移[J];石油物探;1988年02期
15 朱云生;弹性地层中的横波测井[J];石油天然气学报;1988年02期
16 于小洪;黎在良;;三维空间中周期裂纹阵对斜入射弹性波的散射[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7 黎晓鹰,徐植信;二维地表局部不规则区域对P、SV波传播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3期
18 符力耘,牟永光;弹性波边界元法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19 张剑锋,刘书;各向异性展状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矩阵解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20 尧德中;几种弹性波递推方程的反射及波型转换性能的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永红;苗天德;;含相变混合物理论与土体冻胀机理[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严川;;海上勘探的2D声波-弹性波匹配模拟[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刘金霞;崔志文;王克协;;Maxwell流体饱和双相介质中的弹性波[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振春;张慧;马庆珍;;基于GPU的弹性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良国;马在田;曹景忠;;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法弹性波模拟[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李丽;陶果;戴世坤;;弹性波对多孔介质电导率的瞬态影响[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曾新吾;张光莹;;几何界面对弹性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星栋;常军;许金泉;;表面波测定薄膜涂层材料的界面Griffith裂纹[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9 陈伟球;郭永强;王惠明;邵剑文;;各向异性板中的导波[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10 谢根全;崔翠微;;电-磁-弹功能梯度层合壳中波的弥散特性[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璐;基于混合物理论的污染物输运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引科;非饱和土混合物理论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3 张再云;弹性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及其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朱德兵;超浅层弹性波波振二相拟模态试验分析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5 李新刚;功能梯度材料运动裂纹及弹性波作用下的断裂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光莹;含分布裂缝岩石的弹性本构及波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冯仰德;单侧接触埋置结构与波的动力相互作用[D];北方交通大学;2001年
8 姚世选;磁致伸缩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机理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9 丁光亚;饱和土中非连续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冯领香;断层场地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均匀介质弹性波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李特威;屏障对地面激励隔振性能的分析和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李宏艳;非等温气固耦合模型及有限元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
4 王艳;马氏体相变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张伟;损伤混凝土介质中瞬态波传播及损伤反演[D];湖南大学;2005年
6 徐伟;二维声子晶体的等效非局部弹性介质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贺;地下圆形衬砌隧洞对弹性波的散射[D];天津大学;2008年
8 尹梓安;弹性波反射技术在路面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杨子松;准饱和土地基上基础的竖向振动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花拓;一维声子晶体振动禁带的理论分析及其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林子务;故障的仪器诊断[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左庆玲;解决环境微振 切中当前急需[N];科技日报;2003年
3 刘琳;鸣沙现象形成原理[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陈超;未雨先绸缪[N];科技日报;2005年
5 王中义;物化探在秦陵考古中显示神威[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孙建平;CT技术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N];中国矿业报;2004年
7 张华 龚育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为地灾防治导航[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王伟 刘继红;“声学晶体”引起国际轰动[N];广东科技报;2000年
9 苏恩泽;保障装备大思路[N];解放军报;2004年
10 通讯员 业成;新技术为我市石化企业节约50%检测成本[N];南京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