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摘要】: <正>会议邀请及主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和资源开发工程都处于空前发展时期。在水利水电开发、矿山及石油开采、地面和地下交通建设以及许多涉及岩土开挖的工程领域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性难题。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相关工程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岩石力学课题,并涌现出了众多新的研究成果。这次学术大会将提供一次全国性岩石力学研究成果和岩石工程实践经验的交流机会。会议的主题为"新世纪岩石工程难题的学术及技术创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征文[J];科技导报;2011年24期
2 本刊编辑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3 本刊编辑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暨英文版启动5周年庆典活动安排[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暨英文版启动5周年庆典活动安排[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李玮;刘永建;殷代印;李士斌;;石油工程中“岩石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7 张后全;刘红岗;贺永年;韩立军;;岩石厚壁圆筒三向压缩下的卸荷试验与岩石强度破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8 石崇;蒋新兴;朱珍德;郝振群;;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及其参数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9 殷志强;李夕兵;金解放;尹土兵;刘科伟;;围压卸载速度对岩石动力强度与破碎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建海;胡著秀;杨永涛;魏进兵;邓建辉;;地下厂房围岩松动圈声波拟合及监测反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1 朱红光;谢和平;易成;刘征;刘慧欣;王洪涛;;岩石材料微裂隙演化的CT识别[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2 雷鸣;羽柴公博;福井胜则;大久保诚介;;压密试验中破碎岩石压密特性的本构方程及数值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3 刘京红;姜耀东;赵毅鑫;祝捷;;基于CT图像的岩石破裂过程裂纹分形特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4 凌道盛;房志辉;单振东;;单层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半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15 陈文玲;赵法锁;弓虎军;;基于微观试验的云母石英片岩蠕变损伤变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6 徐黎明;王清;陈剑平;周福军;谭春;;三维节理岩体分形维数与RQD相关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7 范雷;周火明;张宜虎;;微裂隙对工程岩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8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仝兴华;李文婷;;多组贯穿裂隙岩体变形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9 左建平;周宏伟;方园;孟冰冰;彭瑞东;;甘肃北山地区深部花岗岩的热开裂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0 冯淑芳;王明洋;任广昊;李杰;;深地下坑道衬砌结构抗局部冲击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3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4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5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6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7 ;[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泳嘉;宋文洲;;关于岩石力学有限元程序发展的若干思考[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10 卢嘉锡;;[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立德;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3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4 朱训国;地下工程中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延林;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尹土兵;考虑温度效应的岩石动力学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金丽;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及应用[D];河北大学;2005年
2 赵宝云;深部岩体的蠕变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08年
3 肖庆华;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4 李伟;大理岩动态力学性能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孙宏超;邻近断层洞室围岩稳定性仿真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6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海军;基于概率配点法的岩石破坏行为不确定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吴成;高地应力硬岩洞室开挖破坏区数值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9 张向阳;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力学性及岩石流变损伤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吴秋红;两种各向异性岩石的力学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任保义;中国铁建荣获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称号[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为西部大开发竭诚服务 打造一流建筑工程交易平台[N];宁夏日报;2010年
6 陈景清;建筑、建材“车箱”满载而行[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兰忠;站在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8 曹定国;为祖国西部修筑腾飞之路[N];证券日报;2009年
9 王健玮;开发规划出台 西部“十一五”蓝图绘就[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本报通讯员 沈志晶;西部,再展“奥运铁军”风采[N];工人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