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砂土粒间胶结效应的二维数值分析
【摘要】:将理想胶结颗粒接触力学特性的测试结果引入到离散元胶结接触模型中,对结构性砂土粒间胶结效应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首先,胶结颗粒被理想化为两铝棒在指定部位形成胶结,通过一系列加载试验(拉伸、压缩、压剪)获得胶结铝棒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接触力学响应。随后,将测试结果提炼总结后引入到自行开发的二维离散元程序NS2D中,用以模拟不同初始密度和胶结强度的结构性砂土等向压缩试验。最后,通过与人工胶结砂土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对文中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离散元数值模拟能够有效的捕捉结构性砂土的主要力学特性,即屈服强度和体积模量均随初始密度和胶结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且胶结试样的屈服强度与试样内部颗粒间胶结点破坏率密切相关。
|
|
|
|
1 |
蒋明镜;孙渝刚;;人工胶结砂土力学特性的离散元模拟[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
2 |
李伟,朱德懋,胡选利,黄协清;不连续散粒体的离散单元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3 |
王安麟,邵萌,梁波,马立新;三维流固两相流的颗粒群轨道柔性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4 |
金仁祥,晏鄂川,刘汉超;麻柳嘴滑坡成因机制离散元数值模拟[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
5 |
肖裕行,王思敬,王泳嘉;离散单元法中接触变化诱导的水头变化[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
6 |
别社安,姜长杰;离散单元法与港口和海岸工程中的非连续介质问题[J];海洋通报;1999年02期 |
7 |
林乐肃;;岩体非连续变形数值分析方法的特点及比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8 |
李伟,陈天宁,胡选利,黄协清;单冲体冲击减振器的计算机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9 |
胥良,石豫川,柴贺军,冯学钢,李祥海;K28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离散元模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3期 |
10 |
刘洋;孔戈;周健;;液化场地地震反应的离散元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