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四川大梁子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机制:硫、碳、氢、氧、锶同位素及闪锌矿微量元素制约

袁波  毛景文  闫兴虎  吴越  张锋  赵亮亮  
【摘要】:大梁子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是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带中大型铅锌矿床之一,其金属储量(Pb+Zn)为180万吨,平均品位11.45%。本文在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系统总结S、H、O、C、Sr同位素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流体、金属的来源,并探讨了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梁子矿区闪锌矿Ge/In、Ga/In的比值较大(远大于100),并富集As、Sb和Ag等元素,指示出了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范畴,有别于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δ18O水的变化范围为-6.02‰~3.31‰,δD的变化范围为-74.6‰~-40.3‰,推测成矿流体可能起源于大气降水和变质水(建造水)混合。主要脉石矿物热液方解石、白云石δ13C V-PDB值介于-3.5‰~+1.4‰之间,平均值为-1.23‰;δ18O V-SMOW值介于+11.6‰~+18.1‰之间,平均值为14.88‰;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为震旦系碳酸盐岩的溶解成因,但受围岩有机碳及大气降水影响强烈。研究区矿石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的δ34S众值出现在10‰~20‰之间;硫酸盐矿物的δ34S为20.2‰~38.7‰,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地层中海相硫酸盐的还原。闪锌矿87Sr/86Sr i的变化范围为0.707137~0.714588,均值0.711951,高于赋矿围岩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锶同位素比值(0.70834~0.7086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了围岩碳酸盐岩层与基底地层,并与之进行了水岩反应及同位素交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翔;;海底黑烟囱与生命起源的关系及其矿物分带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22期
2 息朝庄;戴塔根;刘伟;;冀西石湖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学报;2008年04期
3 张鸿翔,张均;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定量化在成矿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湖北随枣金矿带为例[J];湖北地矿;1998年01期
4 顾连兴;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评述[J];地质论评;1999年03期
5 胡铁军;宋建潮;孙立军;张承帅;贾三石;;桓仁夕卡岩型铜锌矿床成矿机制和深部预测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03期
6 游先军;息朝庄;戴塔根;刘伟;;冀西石湖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04期
7 王乾;顾雪祥;付绍洪;李发源;章明;;四川大梁子铅锌矿床闪锌矿中镉富集规律及其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年03期
8 移根旺;;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06期
9 肖德明;刘飞跃;;岩石样品中某些微量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J];铀矿地质;1987年03期
10 陈大经;;镜铁矿矿物的找矿指示意义初探[J];地质与勘探;1988年03期
11 谭凯旋,刘顺生;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2 应育浦,丁奎首,邵涵如,徐青,巢志瑜;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法研究石英脉中金的化学态及元素相关性[J];地质找矿论丛;1993年02期
13 钱鹏,陆建军;德兴铜矿花岗闪长斑岩物质来源的微量元素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02期
14 程启开;胡秋祥;;浅谈江西省麦饭石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J];江西煤炭科技;2007年04期
15 王波华;邬宗玲;张怀东;彭海辉;;安徽省金寨银沙地区中生代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安徽地质;2007年04期
16 徐莉;孙晓明;汤倩;翟伟;梁业恒;梁金龙;李爱菊;;CCSD HP-UHP变质岩中石英脉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岩石学报;2007年12期
17 张绍同;;区域构造、地球化学与成矿[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5期
18 蒋方媛;韩绘芳;陈加红;王谊;;地下水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特征对海水入侵和地下水起源的指示意义——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9 高晶晶;刘季花;乔淑卿;朱爱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常、微量元素[J];光谱实验室;2010年03期
20 熊英;吴赫;王龙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铜铅锌矿石中微量元素镓铟铊钨钼的干扰消除[J];岩矿测试;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信;;凡口铅锌矿床的微量元素和矿石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2 范育新;白云来;陈发虎;;北山地区辉长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信息[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3 漆富成;肖树青;刘武生;秦明宽;王志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后生蚀变地球化学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文百红;林蓓;;微量元素图谱油气评价在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5 刘伟;;质量传输和同位素交换:流动几何学和交换机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付绍洪;顾雪祥;王乾;李发源;章明;;扬子地块西南缘铅锌矿床中分散元素镉、镓富集规律研究——以四川大梁子和云南会泽矿床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叶庆同;;闪锌矿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4)[C];1985年
8 雷蕴芬;张德全;;内蒙古白音诺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9 叶庆桐;;几个铅锌矿床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和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2年
10 刘斌;;冀北水泉沟-后沟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成矿特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乾;康滇地轴东缘典型铅锌矿床分散元素镉锗镓的富集规律及富集机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晓煌;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王登红;新疆阿舍勒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模式[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5年
4 张长青;中国川滇黔交界地区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成矿模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5 吴越;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张振亮;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柳蓉;东北地区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韩英;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矿机制与成矿模式[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韩世礼;埃塞俄比亚施瑞地区VMS型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潘爱芳;鄂尔多斯盆地与能源矿产有关的一些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慧敏;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不同粒级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李彦恒;鄂尔多斯盆地有机质与铀矿化关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7年
3 张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李发源;MVT铅锌矿床中分散元素赋存状态和富集机理研究——以四川天宝山、大梁子铅锌矿床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5 王威;湖南郴州芙蓉锡矿田中闪锌矿和绿泥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韩景敏;鲁西地区二叠系铝土矿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艳军;浙江省平阳县怀溪铜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8 吕晓宏;云南金平县大梁子—公鸡山铁铜多金属矿带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婷;江西万载兴源冲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10 田锋;谢家沟金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原生叠加晕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何毓敏;水银洞成矿机制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黄金报;2009年
2 王颖;贵州都匀发现大型独立镉矿床[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罗成;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原生硫镉矿[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江其勤;为高演化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提供新认识[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记者 滕艳 王建 特约记者 玄长有;大兴安岭找银矿很有希望[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蓝天蔚;首个生态硒谷在江西丰城开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司汉科;五大连池又一新发现:稀世硅矿泉[N];黑龙江日报;2008年
8 马俊;保护地下水预防为先[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田雪莲 于德福 陈蓉;探秘地球“元素基因”[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本报通讯员 卢秉龙;安图,护好用好“长白之泉”[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