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苏鲁荣成地区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与折返动力学
【摘要】:山东省荣成地区位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北部,以花岗质片麻岩、副片麻岩为主,夹有少量的榴辉岩、石榴辉石岩、麻粒岩、超基性岩、石英岩、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等,各类岩石的锆石中普遍含有柯石英包裹体,表明荣成地区岩石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荣成地区区域构造格架表现为面理产状总体为NNE-SSW走向,向南转为由NE-SW走向,呈弧形展布,倾向SE或SSE,超高压变质岩石由一系列近平行的剪切岩片组成,岩片之间的分界线为一些韧性剪切带,是折返阶段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产物。结合野外宏观变形现象、显微构造分析以及糜棱岩中石英的优选方位EBSD(eleetron backscatterdiffraction,电子背散射技术)测量结果,可以判断北苏鲁荣成地区韧性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低温(550~350℃)条件,并具有由NW向SE"斜向正滑"的剪切指向。根据韧性剪切带中所含的榴辉岩透镜体的显微构造和绿辉石与金红石的优选方位的EBSD的研究,重塑超高压变质阶段的流变学特征:绿辉石和金红石都具有高温的滑移系组构模式。横穿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呈厚10km以上的穹形板片,位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板片下部的荣成及江苏刘山以韧性正断裂系列为主。Ar-Ar测年结果表明,发生这种伸展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间在117~130Ma。位于板片上部的南苏鲁以韧性逆冲性断裂系列为主。基于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苏鲁超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动力学的挤出模式。
|
|
|
|
1 |
徐惠芬;对山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几点看法——程裕淇院士野外考察记[J];山东地质;1998年04期 |
2 |
杜建国,孙先如,胡礼军;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中含金钛-铁氧化物[J];安徽地质;1999年04期 |
3 |
高山,凌文黎,NealJ.Mc Naughton,张本仁,张国伟,张泽明,钟增球,索书田;大别山英山和熊店榴辉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4 |
张培强,万志博,马宇;苏鲁—大别高压-超高压带:不同地质时期的三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
5 |
艾永亮;张立飞;李旭平;曲军峰;;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榴辉岩、蓝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5年11期 |
6 |
宋述光;张聪;李献华;张立飞;;柴北缘超高压带中锡铁山榴辉岩的变质时代[J];岩石学报;2011年04期 |
7 |
张培强;万志博;马宇;;苏鲁—大别榴辉岩研究:形成于不同地质时期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J];地质找矿论丛;2006年04期 |
8 |
许志琴;杨经绥;嵇少丞;张泽明;李海兵;刘福来;张建新;吴才来;李忠海;梁凤华;;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J];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
9 |
徐惠芬,杨天南,刘福来,J.G.Liou;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花岗片麻岩-花岗岩的多时代演化[J];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
10 |
徐惠芬;黄玉的高压变质成因和形成机制[J];矿床地质;1996年S2期 |
11 |
吴才来,杨经绥,J.Wooden,J.G.Liou,李海兵,孟繁聪,H.Persing,A.Meibom;柴达木山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J];科学通报;2001年20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