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压密试验中破碎岩石压密特性的本构方程及数值模拟分析

雷鸣  羽柴公博  福井胜则  大久保诚介  
【摘要】:在以往室内压密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变量依存性本构方程对压密试验中试样的压密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本构方程中,假定岩石破坏速度随着破坏接近度Sv的增加而增大;将破坏接近度扩展到三维应力状态,且在破坏接近度为负值的区域,引进强度恢复参数Hp(Hp=-Sv);通过假定压密岩石强度的恢复程度依赖于恢复参数Hp,对本构方程进行修正。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压密过程中依存性变量λ逐渐变小时,修正后的本构方程可以描述压密过程中岩石的性质;尽管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修正本构方程,但其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能够较好地描述压密试验中破碎岩石的压密特性,解释地下建筑物围岩开挖扰动区的恢复现象。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才初;金磊;郭锐;;参数非线性理论流变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2 刘立;朱文喜;路军富;梁伟;李月;;层状岩体损伤演化与应变关系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3 周家文;徐卫亚;杨圣奇;;改进的广义Bingham岩石蠕变模型[J];水利学报;2006年07期
4 陈从新;卢海峰;袁从华;童志怡;沈强;鲁祖德;;红层软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5 马强;;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在我院召开[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6 ;岩石力学中最佳表面裂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7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8 ;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J];岩土力学;2008年02期
9 苏丹;;崎岖道路上的攀岩人——记岩石力学工作者唐春安教授[J];科学中国人;2009年06期
10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11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喜获“学会之星”称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01期
1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度第七届三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1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建言岩爆监测预报与控制[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14 杨圣奇;朱运华;于世海;;考虑黏聚力与内摩擦系数的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5 陶振宇;试论岩石力学的最新进展[J];力学进展;1992年02期
16 王绳祖;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现状、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4期
17 ;信息与动态[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年01期
18 ;首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J];岩土工程界;2006年07期
19 ;“第7届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征文[J];科技导报;2009年03期
20 虞哲蓉;国际岩石力学专题讨论会会讯[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燕萍;刘泉声;许锡昌;;温度作用下的岩石热弹塑性本构方程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2 郑炳旭;;前言[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钱七虎;;前言[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章程[A];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4年
5 ;编者的话[A];岩石力学测试技术及高边坡稳定性——第二次湖北省暨武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6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7 翁翕;;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的粘弹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崔政权;;前言[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9 ;[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和平;鞠杨;;岩石力学中的分形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哲;隧(巷)道开挖扰动区(EDZ)形成过程及机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2 韦立德;岩石力学损伤和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3 张杰;岩石压胀特性及压胀松动增产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
4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玮;预浸织物细观变形机理及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李军强;(1)粘弹性材料线性本构方程及动力学应用 (2)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有关力学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娟;循环硬化材料高温非比例循环棘轮行为的本构描述及其有限元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林国昌;织物/粘性树脂复合材料本构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崔希海;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及试验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平;固体推进剂细观力学与本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黎楠;Zr基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中的塑性变形行为及有限元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小燕;金属板料激光冲击成形实验研究及有限元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蔚敬哲;晶化行为对大块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沈阳理工大学;2009年
5 郭开元;盐岩蠕变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郑文华;高地应力脆性岩体张开位移发生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云;结构钢大变形损伤本构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震;高温高压下岩石力学特性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9 王宏志;Johnson-Segalman流体剪切流动中不稳定现象数值计算[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聂拓;石油钻杆管端加厚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清;做好领军人 挺进新高地[N];科学导报;2009年
2 广东建设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善健;汕头市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产生新一届理事会[N];广东建设报;2010年
3 记者 刘莉;我国科学家接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陈继荣 实习生 罗璇;破解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难题[N];湖北日报;2010年
5 赵亚辉;谢和平:路在脚下[N];人民日报;2004年
6 中国驻巴西使馆科技参赞 莫鸿钧;巴西:互助关系上的典范[N];科技日报;2008年
7 陈树森;王家山煤矿重现生机[N];中煤地质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陈果;广东探讨土木建筑工程质量[N];广东建设报;2009年
9 记者 韩红新;知名专家学者云集金城探讨城市地质灾害防治[N];兰州日报;2009年
10 ;蔡镜仑:教学科研齐头并进[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