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岩离层区积水引发的采场突水机制研究
【摘要】:通过工程探测和理论分析,就海孜煤矿745工作面巨厚火成岩条件下顶板异常突水事故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距开采煤层62 m的巨厚火成岩下封闭的离层区积水是引发745工作面异常突水的水源;按传统估算方法计算导水裂隙高度为25.3~36.5 m,不会沟通巨厚火成岩下的离层区积水,但由于离层区积水的载荷传递作用,导致下部2层亚关键层发生复合破断,使得顶板导水裂隙高度异常发育,沟通了离层区积水,这是引发745工作面异常突水事故的原因。突水机制表明,可以通过向积水离层区施工放水钻孔的方法来防治此类突水事故。
|
|
|
|
1 |
屈庆栋;许家林;钱鸣高;;关键层运动对邻近层瓦斯涌出影响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
2 |
郭晓强;窦林名;陆菜平;何江;吕长国;刘彪;;覆岩主关键层断裂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
3 |
朱卫兵;王晓振;孔翔;刘文涛;;覆岩离层区积水引发的采场突水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
4 |
黄炳香;刘长友;程庆迎;李增华;马文顶;;基于瓦斯抽放的顶板冒落规律模拟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
5 |
许家林;陈稼轩;蒋坤;;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对关键层复合破断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
6 |
;用应力分析法对水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计——对淮南李咀孜煤矿东二采区淮河下开采的有限单元与光弹性分析[J];矿山测量;1977年01期 |
7 |
宋勇慧;刘春旺;;下覆工作面回采对斜井的影响分析[J];煤炭工程;2010年04期 |
8 |
陈荣华;白海波;冯梅梅;;综放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
9 |
缪协兴,钱鸣高;超长综放工作面覆岩关键层破断特征及对采场矿压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
10 |
黄庆享;;浅埋煤层覆岩隔水性与保水开采分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
11 |
;有限单元法在水体下采煤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1978年01期 |
12 |
弓培林;靳钟铭;;大采高综采采场顶板控制力学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13 |
许家林,钱鸣高;覆岩注浆减沉钻孔布置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14 |
陈荣华,浦海,缪协兴,钱鸣高;相邻亚关键层破断对采场来压的影响分析[J];煤炭学报;2004年03期 |
15 |
高明中;关键层破断与厚松散层地表沉陷耦合关系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6 |
李后保,阎昌金,许家林;条带开采断层煤柱留设的研究[J];江苏煤炭;1997年04期 |
17 |
缪协兴,钱鸣高;综放采场围岩─支架整体力学模型及分析[J];煤;1998年06期 |
18 |
茅献彪,缪协兴,钱鸣高;采高及复合关键层效应对采场来压步距的影响[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9 |
吴成宏,杨维祥,赵仁政,徐厚成;关键层理论在控制宽条带开采地表下沉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0年06期 |
20 |
冯国瑞;闫旭;王鲜霞;康立勋;翟英达;;上行开采层间岩层控制的关键位置判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