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高地应力与岩爆问题研究
【摘要】:通过两组钻孔应力解除法地应力实测和6 组地应力Kaiser效应测试, 查明了工程岩体内的空间应力状态为潜在走滑型, 其中σ1 方向为N66.9°~N85°W, 它与水平面的夹角介于20°~40°之间, σ1m ax 为35.3MPa。岩体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研究区单斜层状各向异性岩层在自重应力和一定量级的NWW向区域构造应力(8.9 MPa)共同作用下, 结果在隧道中部相对坚硬完整、弹模值较高的砂岩、粉砂岩、灰岩、部分砂质泥岩和软质岩层内的硬脆性夹层中形成了相对意义上的高地应力; 此外, 发育产状为N40°~60°W/NE∠60°~85°的次级断裂构造(ESR测年值为55×104 a)两侧10~20m 距离以外地段, 由于其后期张扭性构造活动, 也普遍存在着可以导致岩爆发生的局部高地应力现象。岩爆类型划分研究中, 首先根据高地应力的成因, 将岩爆类型划分为自重应力型、构造应力型、变异应力型和综合应力型四大类; 然后依据具体应力条件, 并结合岩爆特征等内容, 再将岩爆划分成8个亚类。岩爆烈度分级研究中, 突出了现场容易判别的岩爆标志, 主要依据岩爆声响、运动特征、岩块形态特征、断口特征、发生部位、时效特征、影响深度以及对工
|
|
|
|
1 |
周福来;;某隧道特殊围岩段施工安全技术[J];交通标准化;2011年16期 |
2 |
王利;沈秀运;高谦;;隧洞岩爆孕育演化的细观力学机制[J];矿冶工程;2011年04期 |
3 |
李瑞峰;;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
4 |
刘超群;;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7期 |
5 |
张春生;侯靖;朱永生;朱焕春;;深埋隧洞围岩应力分布与破坏机理[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3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