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福建太姥山地区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良林  周汉文  陈植华  王锦荣  肖依  
【摘要】:福建太姥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是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野外和岩相学分析表明该地区花岗岩岩类分布广泛,岩性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发育典型的显微文象结构,缺少暗色矿物。岩石具高硅、富碱、贫钙镁和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重稀土较为平坦、呈明显铕负异常的海鸥型展布;多数花岗岩具有Rb、U、Th、La等元素强烈富集而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锆石LA-ICP-MS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太姥山地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96.6±1.6Ma(MSWD=0.65),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太姥山地区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范畴。其岩浆来源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多组地球化学图解、野外地质和区域背景及年代学判定该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在早、晚白垩世之交,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处于不断伸展之中,导致大量的构造-岩浆活动,太姥山地区A型花岗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汝成,赵广涛,王德滋,陆建军,徐士进;A型花岗岩中流体的分异聚集:副矿物证据[J];科学通报;2000年07期
2 杨玉柱;袁万明;;A型花岗岩的鉴别标志[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林仕良,雍永源;藏东喜马拉雅期A型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4 李小伟;莫宣学;赵志丹;朱弟成;;关于A型花岗岩判别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地质通报;2010年Z1期
5 包志伟,赵振华;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6 卢欣祥,董有,尉向东,肖庆辉,李晓波,张宗清;东秦岭吐雾山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1999年09期
7 魏春生,郑永飞,赵子福,J.W.Valley;碾子山A型花岗岩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的氧同位素证据[J];科学通报;2001年01期
8 石新增,李树田,时友东,迟秀霞;吉林省北部A型花岗岩的初步认识[J];吉林地质;1995年02期
9 马铁球,王先辉,柏道远;锡田含W,Sn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4年01期
10 李彪;;A型花岗岩研究综述[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11 朱光儒;王晓伟;王启航;;新疆谢米斯台东段早石炭世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甘肃地质;2011年02期
12 薛良伟,尉向东,赵太平;嵩山A型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J];岩石学报;1996年01期
13 姚学良,杨军;石渠县高贡A型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14 周若,杨静,任进;苏州地区I-A型花岗岩特征与成因的对比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5 钟华明;安徽柯村A型花岗岩岩墙群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J];安徽地质;1997年02期
16 许保良,阎国翰,张臣,李之彤,何中甫;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亚类及其物质来源[J];地学前缘;1998年03期
17 葛文春,李献华,林强,孙德有,吴福元,尹成孝;呼伦湖早白垩世碱性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科学;2001年02期
18 章平;田邦生;;赣东北灵山复式岩体成矿作用初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9 薛宁;安勇胜;李五福;裴生菊;杨贤法;李红刚;;青海野马泉地区正长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及成因[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0 钟玉婷;徐义刚;;与地幔柱有关的A型花岗岩的特点——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卫东;李聪颖;丁兴;凌明星;杨晓勇;;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地质演化[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伟;冀文斌;石永红;褚杨;王清晨;;扬子板块北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及其动力学机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非;杨列坤;王磊;沈加林;邢光福;陈荣;潘永信;朱日祥;;中国东南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界线时代——~(40)Ar/~(39)Ar年代学及磁性地层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杜振永;周超;董传万;马骁雄;吕青;;浙江南麂岛岩石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红;福建省基性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晚中生代以来中国东南部地幔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关会梅;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及其区域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李超文;吉林省东南部晚中生代火山作用及其深部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4 高春文;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及盆地原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5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时秀朋;鲁西地区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断裂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赵永久;松潘—甘孜东部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张贵山;福建晚中生代以来基性—超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张辉煌;东北伊通—大屯和双辽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圈演化和太平洋再循环洋壳与玄武岩的成因联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李蒙文;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艳;三江地区晚中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D];吉林大学;2007年
2 宫红良;阿尔泰额尔齐斯带东段酸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3 杨永峰;福建沿海地区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D];浙江大学;2008年
4 曹洋;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徐岩;晚中生代中国东北岩浆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6 闫强;浙江新昌晚中生代火成杂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徐宝亮;华北地区晚中生代古气候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杨高学;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花岗岩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谢文雅;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王红军;攀枝花大田和牟定戌街元古代岩浆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亨财 连小强;福建陆域1:25万区域地调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南宣;众专家考察闽浙沿海中生代火山岩[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林英通讯员 曹菲;内蒙古宁城发现中侏罗世蜀兽科哺乳动物化石[N];光明日报;2007年
4 卢和举;闽浙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全面厘定[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卢和举;福建省陆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完成[N];福建科技报;2007年
6 于德福;富碱侵入岩“泄秘”[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赵凡;1.45亿年前地质活动造就东部内生大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8 记者 于莘明特约记者 曹菲;内蒙古发现中侏罗世哺乳动物化石[N];科技日报;2007年
9 ;义县:“中华神州鸟”从这里飞出[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张月鹏 本报记者 沈旭;义县惊现“木化石王”[N];锦州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