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南段桦杆子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摘要】:大兴安岭中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其岩浆物源及伸展构造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桦杆子沟岩体呈复式岩基产出,主要分为二长花岗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的正常花岗岩单元和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等构成的基性岩浆单元。两类岩石主量元素相似,具高硅(67.71%~76.62%)、富碱(7.92%~9.10%),低CaO(0.37%~0.50%)、MgO(0.19%~0.34%)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相对富CaO(1.98%~2.39%),MgO(1.17%~1.23%),同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0.98~1.06之间,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_N为1.97~8.18,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解中呈缓右倾海鸥型,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为0.01~0.40)。两类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石富集Rb、U、Th、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Sr、Ba、Ti、P等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正的ε_(Hf)(t)值(+3.7~+8.7)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408~731 Ma),表明这些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年轻地壳物质,并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在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导致陆壳碰撞的地球动力背景下,由基性的幔源岩浆携带大量的热量上涌至新元古界的下地壳,诱发下地壳岩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并与幔源熔体(角闪岩相部分熔融)混合形成母岩浆,最终上涌侵位形成了以桦杆子沟为代表的复式岩体。
|
|
|
|
1 |
孔华;费利东;钟江临;王高;刘士杰;周伟平;全铁军;;湖南新生矿区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4年01期 |
2 |
杨德彬;许文良;王清海;裴福萍;纪伟强;;蚌埠隆起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锆石Hf同位素的证据[J];岩石学报;2007年02期 |
3 |
常青松;朱弟成;赵志丹;董国臣;莫宣学;刘勇胜;胡兆初;;西藏羌塘南缘热那错早白垩世流纹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及其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7期 |
4 |
王冬兵;王立全;尹福光;孙志明;王保弟;张万平;;滇西北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早期演化时限及其性质:东竹林层状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约束[J];岩石学报;2012年05期 |
5 |
李皓扬;钟孙霖;王彦斌;朱弟成;杨进辉;宋彪;刘敦一;吴福元;;藏南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J];岩石学报;2007年02期 |
6 |
程顺波;付建明;马丽艳;蒋桂新;陈希清;卢友月;童喜润;;桂东北越城岭—苗儿山地区印支期成矿作用:油麻岭和界牌矿区成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J];中国地质;2013年04期 |
7 |
弓虎军;朱赖民;孙博亚;李犇;郭波;;南秦岭沙河湾、曹坪和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9年02期 |
8 |
王春光;许文良;王枫;杨德彬;;太行山南段西安里早白垩世角闪辉长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9 |
胡芳芳;范宏瑞;杨进辉;翟明国;谢烈文;杨岳衡;柳小明;;鲁东昆嵛山地区宫家辉长闪长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制约[J];岩石学报;2007年02期 |
10 |
杨德彬;许文良;裴福萍;王清海;;蚌埠隆起区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的制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11 |
李献华,祁昌实,刘颖,梁细荣,涂湘林,谢烈文,杨岳衡;扬子块体西缘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成因:Hf同位素和Fe/Mn新制约[J];科学通报;2005年19期 |
12 |
胡芳芳;范宏瑞;杨进辉;翟明国;金成伟;谢烈文;杨岳衡;;胶东文登长山南花岗闪长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及寄主岩石的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证据[J];岩石学报;2005年03期 |
13 |
田世洪;侯增谦;杨竹森;杨志明;袁忠信;王彦斌;谢玉玲;刘英超;李政;;四川大陆槽稀土矿床碳酸岩-英碱正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8年03期 |
14 |
李再会;林仕良;丛峰;邹光富;谢韬;;滇西腾冲-梁河地块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12年07期 |
15 |
夏金龙;黄圭成;丁丽雪;吴昌雄;祝敬明;金尚刚;;鄂东南地区存在古元古代—太古宙基底——来自铜鼓山岩体锆石U-Pb-Hf同位素的证据[J];地球学报;2013年06期 |
16 |
汪相,W.L.Griffin,王志成,周新民,汪传胜;湖南丫江桥花岗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学[J];科学通报;2003年04期 |
17 |
王盟;罗静兰;李杪;白雪晶;程辰;闫辽伟;;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源区及其构造背景分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的证据[J];岩石学报;2013年08期 |
18 |
杨心宜;中国花岗岩地质创新研究的若干回顾──庆贺著名花岗岩地质学家袁奎荣教授七十华诞[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9 |
廖忠礼,莫宣学,潘桂棠,朱弟成,赵志丹,王立全,江新胜;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
20 |
王德滋;华南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