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陕西定边张韩区块延长组长2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陈晓宏  任战利  
【摘要】: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参数,将陕西定边张韩区块油藏储层分为4类流动单元。分析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的关系,获得各类流动单元物性特征参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春梅;林承焰;赵海朋;袁新涛;车京虎;;基于流动单元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J];测井技术;2006年05期
2 李辉;陆正元;姚正华;程宏杰;;克拉玛依三_2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志章;何刚;;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3期
4 刘建锋;彭军;贾松;汪彦;游李伟;孟中华;;油气藏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及认识[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万丙乾;马玉明;郭晓坤;杨英波;王炜;;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现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1期
6 江波;;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新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4期
7 赵金省;段晓苗;陈万明;刘建峰;盖姗姗;;候北区长6储层流动单元分类评价[J];河南科学;2010年07期
8 徐永欣;;东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9 宋广寿;孙卫;高辉;莫建武;;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对产能动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元54区长1油层组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范宜仁;葛新民;汪海龙;邓少贵;;非均质性砂砾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1 王继超;蒲仁海;;白豹地区长4+5储层流动单元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3期
12 何辉;彭仕宓;黄述旺;张华;;砾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1期
13 周建华;;双河油田江河区V_下油组流动单元划分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4 闫百泉;马世忠;王龙;樊立新;王桂华;;单砂体内部流动单元评价[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5 李伟才;姚光庆;周锋德;黄郑;梁杰峰;;低渗透油藏不同流动单元并联水驱油[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16 李东,张艳红,牛小芳;马厂油田流动单元划分及沉积微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3期
17 李祖兵,罗明高,马斌,刘静;非均质综合指数法划分储层流动单元[J];新疆地质;2005年02期
18 周金应;李治平;谷丽冰;张世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与描述的方法[J];资源与产业;2006年05期
19 马培申;李祖兵;;高含水油田储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0 娄文君;;复杂断块油田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绍辉;杜恩昊;张佳宝;;有限分析法解地下水流动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2 尤明庆;苏承东;申江;;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与动态参数[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3 黄元清;石怀理;;爆区非均质岩体动力特性的测试研究[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4 牛彦良;沈平平;;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渗流数学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王克;查明;;考虑烃源岩非均质性的生排烃定量模拟方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黄明利;王涛;唐春安;;非均匀性对拉伸载荷下Ⅰ型裂纹的扩展和贯通机制影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耿小亮;张克实;郭运强;秦亮;;多晶材料细观非均质性与BAUSCHINGER效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王毅;王绍先;彭志刚;;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钻井完井技术[A];黑鲁石油学会钻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易非;范耀;;特低渗透油田孔喉结构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黄家骅;;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荣;华北平原含水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文浩;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3 王军;中原油田濮53断块流动单元划分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孙明;元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宋建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6 杨琛;煤中干酪根的非均质性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7 段贺海;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高博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方法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9 王震;陕北三叠系低渗油藏描述[D];西北大学;2006年
10 付志国;河流沉积储层砂体内部非均质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百泉;萨北开发区北二西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高秀田;濮城油田文51块精细油藏描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郭守国;南二区西部葡I1-4层构造及砂体非均质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徐亚萍;喇萨杏油田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及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罗仁泽;油藏开发早期阶段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6 郝敬华;文13东储层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姜志军;萨北开发区西部剩余油分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薛峰;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含水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郭晓博;薄窄砂体流动单元分类评价及剩余油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10 王春宇;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上里塬区储层精细建模[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李莉;坚守在黄土高原深处[N];中国石油报;2010年
2 通讯员 肖滋奇 李长兴;立足长垣 水驱上产[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记者 宗钢;工程院一批关键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N];中国石化报;2010年
4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李莉;长庆姬塬油田“0.1”做出大文章[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王安民 李莉;长庆油田用科技巨斧打开超低渗油藏[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记者 杨文礼 通讯员 马军弟 张海永;长庆采气二厂科技牵住“牛鼻子”[N];中国石油报;2010年
7 记者 李东 苏华;注水“挤”油 水落油出[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辉 范存强;科技力托腾飞之翼[N];中国石油报;2011年
9 王家华;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特约记者 林勇;油田整体堵调技术全国领先[N];东营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