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寒武纪早、中期后生带壳动物群
【摘要】:正 一、导言寒武纪早中期地层在中国广有分布,其中含颇具特色的以软舌螺为代表的多门类后生带壳动物群。生物从发生、发展到晚前寒武纪——寒武纪分界附近(距今约6亿年)的“硬壳化”,首次出现了地质历史中具有矿化骨骼(内骨骼和外骨骼)的生物类群。它在无三叶虫带(Non-trilabita zone)中占统治地位,三叶虫出现之后又与之並驾齐驱。这一动物群的广泛发现,不仅对解决当前地层学领域中国际性重大课题之一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确定,而且对于探讨生命初期演化历史,寻找大部分生物门类的始祖,都具有较大意义。
|
|
|
|
1 |
罗惠麟;中国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世生物事件及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J];地层学杂志;1992年01期 |
2 |
罗惠麟;;中国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世生物事件及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J];云南地质;1989年Z1期 |
3 |
W. B. Harland;罗惠麟;;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1年03期 |
4 |
蒋志文;;中国梅树村阶小壳化石组合及遗迹化石序列[J];云南地质;1982年03期 |
5 |
Б.В.季莫费也夫;田书文;;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8年04期 |
6 |
N.A.Sozinov;李上森;;前寒武纪黑色页岩建造的含矿潜力[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4年01期 |
7 |
闻桂芹;;摩洛哥前阿特拉斯山提厄特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层的迭层石[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9年03期 |
8 |
罗惠麟;;梅树村剖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云南地质;1986年01期 |
9 |
蒋志文;M.D.Brasier;B.Hamdi;;南亚梅树村阶的对比[J];地质学报;1988年03期 |
10 |
段承华;;前寒武纪的可疑化石——Chuaria[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8年03期 |
11 |
M.G.Fowler
,A.G.Douglas
,朱扬明;西伯利亚东部晚前寒武纪石油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J];地球与环境;1988年11期 |
12 |
段承华;陆松年;;犹他州晚前寒武纪云他山群的可疑化石Chuaria[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8年03期 |
13 |
邓家瑞,张志平;华夏古陆晚前寒武纪的活动痕迹[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8年02期 |
14 |
李日辉;;遗迹化石与梅树村剖面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及其与小壳化石的关系[J];地质论评;1991年03期 |
15 |
М.Е.Раaδен;田书文;;晚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发展远景[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8年04期 |
16 |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一九八二年目录[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2年04期 |
17 |
张仁杰,冯少南,马国干,徐光洪,鄢道平;海南岛晚前寒武纪宏观藻类化石[J];古生物学报;1991年01期 |
18 |
张丕孚;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的厘定[J];地层学杂志;1993年01期 |
19 |
张丕孚;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J];地层学杂志;1994年03期 |
20 |
裴士俊,赵光慧,陈树良,郇彦清,洪作民;初论辽北晚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J];辽宁地质;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