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叶芝诗歌中的生态性

周海峰  
【摘要】:当今社会,生态危机重重,生态批评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通过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和文化根源,从而变革人类的思想文化,进而为人类和生态的未来和福祉做出贡献。文学经典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对它的生态解读也就成为生态批评中重要的一环。叶芝是爱尔兰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经历了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转变,也恰逢爱尔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历史时期。爱尔兰的生态在此过程中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本文通过对部分叶芝诗歌的分析,以解读其诗歌作品中的生态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江怡;祝懿婷;杨颖;;叶芝诗歌中神秘主义研究[J];现代交际;2010年07期
2 张莉;李航;;回归“伊甸园”——用生态批评理论解析《被偷走的孩子》[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3 赵晓凤;;人与自然的情感相遇——生态批评视角下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四首自然诗[J];名作欣赏;2010年27期
4 徐玉凤;耿宁;;走进绿意盎然的世界——济慈诗歌的生态学解读[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王英;;劳伦斯诗歌中的生态主义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杨颖;祝懿婷;刘婷;江怡;;从叶芝情感的得失看当今爱情[J];现代交际;2010年07期
7 孙芳;;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意识[J];作家;2009年08期
8 程晓;;论叶芝诗《当你老了》的艺术特色[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罗达十;;从“纪念叶芝”看奥登的诗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马菡;;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生态美[J];作家;2009年14期
11 韩飞虎;;和谐的交响:泰戈尔诗歌的生态解读[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2 甘文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叶芝的《悲哀的牧羊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3 董洪川;希尼与爱尔兰诗歌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4期
14 董兵;;《当你年老时》:凄美的人生预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5 聂鑫琳;;弗罗斯特诗歌生态批评解读[J];作家;2011年04期
16 傅浩;;叶芝作品中的基督教元素[J];外国文学;2008年06期
17 杨晨音;;从摹仿到构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转向[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8 胡则远;;叶芝的现代性再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9 张明兰;;叶芝诗歌生态观解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0 王珏;;逃避·察觉·贵族主义——从三首诗看叶芝的社会思想倾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扬志;;城与人的繁复图景——以邰筐诗歌的“临沂叙事”为中心[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玉梅;;诗歌语篇的认知语法分析——以 William Blake 的“London”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秀艳;魏知超;郭晓蓉;葛晓菁;;诗歌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董务刚;;试论托马斯·哈代诗歌的艺术成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许更生;;郑樵诗歌与其人生观浅探[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子淳;;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读刘鹗《登太原西城》[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亮;;在暧昧的临沂——邰筐诗歌散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刘国清;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5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6 谭雯;日本诗话及其对中国诗话的继承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7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生态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贾卫章;叶芝神秘主义诗歌的认知文体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3 荆兴梅;用生态批评理论分析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柳向阳;论罗伯特·潘·沃伦动物诗歌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付美娜;论翻译的生态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9 高毅;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10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郁葱;2005年,我喜欢的诗歌[N];文学报;2006年
2 郭志刚;“与史同在”[N];文艺报;2006年
3 何轩;打工诗歌与和谐文化建设[N];文艺报;2008年
4 王小鲁;诗人还是不是那个为世界喊疼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记者 曾祥书;“用什么捍卫我们的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6年
6 吴其中;诗歌的意境[N];安庆日报;2005年
7 柯平 著名诗人、作家;他不在别处,就在这里[N];宁波日报;2006年
8 张怀勋;赤诚的歌者[N];文艺报;2006年
9 李枫;神秘与怪诞折射出的现实意义与理想之光[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刘德安;秋天是深沉的[N];海南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