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黑胫病烤烟品种资源筛选的研究初报
【摘要】: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分离自湖南主产烟区的6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病情指数在6.6~89.0之间,其中以phy3菌株致病性最强。以phy3为接种菌株,在病圃进行3种接种方法筛选,结果以菌丝块创伤茎基部接种法发病率最高。综合以上试验结果,采用phy3为接种菌株,以菌丝块创伤茎基部方法接种,在病圃测定了52个烤烟品种资源对黑胫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资源抗性差异明显。其中,高抗品种资源占15.39%,中抗品种资源占15.39%,中感品种资源占30.77%,感病品种资源占38.46%,尤其以PVH01抗性最强。
|
|
|
|
1 |
许美玲,张绍芬,段玉琪,张竹林,李天飞,卢江平,李永平;烤烟品种资源抗黑胫病品种综合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2 |
刘风兰,李杨立,王素琴,宋惠远,段旺军;7个烤烟品种(系)综合性状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1999年11期 |
3 |
马俊里;王素琴;张秀敏;;部分国外烤烟品种在我省试种的主要性状表现[J];河南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
4 |
李尚义;;烤烟品种“7618”通过技术鉴定[J];中国烟草科学;1983年02期 |
5 |
马俊里;张秀敏;王素琴;;若干国外烤烟品种在河南省的试种表现[J];中国烟草科学;1985年01期 |
6 |
段旺军,王素琴,刘风兰,李杨立;几个优良烤烟品种介绍[J];河南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7 |
项安楚;;许昌地区加强烤烟种子工作[J];中国烟草科学;1979年01期 |
8 |
李小一;匡传富;罗经仁;曾维爱;周国生;周玲红;成军平;李云霞;;烤烟品种的抗病性鉴定[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
9 |
卢秀萍;白永富;;烤烟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及综合评判[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
10 |
吴兴富;肖炳光;寸锦芬;李风丽;何元胜;卢秀萍;;津巴布韦烤烟品种在云南中低海拔区域的比较试验[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11 |
刘洪祥;陈振吉;;国外引进烤烟品种比较[J];中国烟草科学;1981年01期 |
12 |
蒋予恩;;我国烤烟品种的发展及资源的利用[J];中国烟草科学;1985年03期 |
13 |
左娟;向金友;程智敏;曾睿;谢冰;;烤烟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
14 |
李治国;肖炳光;于海芹;牛小强;张洁霞;姬广海;;两个烟草品种对黑胫病抗性的遗传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5 |
张翔;范艺宽;毛家伟;桂炎伟;陈启龙;李文勋;;烤烟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效应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0年06期 |
16 |
高映华;;昆明市官渡区烤烟新品种适应性研究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
17 |
王怀珠;李洪勋;田景先;;5个烤烟品种在贵州地区的区域适应性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
18 |
卢秀萍;肖炳光;张谊寒;于海芹;;烤烟早熟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
19 |
李凤丽;王竞;柏雪;罗华元;徐兴阳;;津巴布韦烤烟品种在文山烟区的适应性初探[J];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20 |
孙兆学;;ZC-01烤烟在莱芜烟区种植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