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产权:基本内涵、研究方法及若干理论问题
【摘要】: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笃信"私有产权神话",对一些"产权模糊"情况下经济反而发展良好的现象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原因在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的利益环境不仅仅源自私有产权,同时也源自"公共领域"。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基本上从负效应角度分析"公共领域"不同,宏观产权理论着眼分析"公共领域"正负效应的共同作用,因而能更为全面地解释产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产权经济学的继承,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经济学。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