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玉米杂交种隆平206与秦龙14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期和子粒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穗部性状、子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子粒灌浆期高温处理均显著降低秦龙14的子粒行数、行粒数,其中,开花期秦龙14高温处理败育;对隆平206无显著影响,说明隆平206子粒形成过程中耐高温较强。与对照相比,高温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子粒脂肪与淀粉含量;品种间比较,高温对秦龙14品质的影响较隆平206大。隆平206不同生育期高温处理比较,灌浆期高温对子粒脂肪含量影响较大,蛋白质含量次之,淀粉含量相对较小,两个高温处理子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与糊化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灌浆期高温处理糊化参数的升幅较开花期高温处理大。玉米生育后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糊化特性有显著影响,灌浆期高温较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较大。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育性影响较大,灌浆期高温主要影响玉米子粒品质。
|
|
|
|
1 |
王慧军;;玉米子粒的品质[J];种子世界;1987年01期 |
2 |
向东山;翟琨;;高硒栽培区玉米子粒中硒的分布规律[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
3 |
邵淑华;;玉米子粒脱水速率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J];现代化农业;2007年10期 |
4 |
崔丽娜;董树亭;高荣岐;张增川;;玉米子粒色素稳定性比较研究[J];玉米科学;2009年05期 |
5 |
姜恩浩;李明;王靖;;玉米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研究概述[J];辽宁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6 |
姜因福;;温度对玉米子粒形成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1986年02期 |
7 |
曾浙荣,万超文,朱遐龄,台建祥,王光瑞,崔琴英;玉米子粒的结构、组成和利用[J];作物杂志;1987年04期 |
8 |
白宝璋;张景义;;甜玉米子粒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J];吉林农业科学;1988年03期 |
9 |
崔俊明,王海龙,李成立,华福平,申为民;玉米子粒发育的生理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0 |
唐仕华;定量检测玉米子粒黄曲霉毒素[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8年02期 |
11 |
向东山;翟琨;刘晓鹏;;富硒玉米子粒中硒赋存形态研究[J];玉米科学;2007年05期 |
12 |
姜晓莉;苗艳玲;杨粉团;李刚;;玉米子粒库的建成及其激素调控[J];吉林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13 |
曲晓丽;徐秀德;董怀玉;王丽娟;姜钰;宋艳春;盖淑军;;玉米子粒携带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J];玉米科学;2009年06期 |
14 |
李秀军,王长宏;玉米子粒的生长发育模式与产量[J];吉林农业科学;1992年02期 |
15 |
刘克礼,张美莉,高聚林;春玉米子粒干物质积累的数量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4年04期 |
16 |
张风路,王志敏,赵明,王树安,赵久然,郭景伦;玉米子粒败育的综合调控模式研究[J];玉米科学;1998年02期 |
17 |
庞继先;;玉米子粒成熟的标准[J];农村科学实验;1994年08期 |
18 |
李明,杨克军,涂奉军,李振华;寒地高产玉米子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J];玉米科学;2004年S2期 |
19 |
王宇;李业东;曹国军;王玉军;;长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在玉米子粒中的积累规律[J];玉米科学;2008年02期 |
20 |
田海云;尹枝瑞;李维岳;;玉米子粒发育过程及其与栽培条件的关系[J];吉林农业科学;198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