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自然脱水类型玉米品种子粒含水率变化与灌浆动态的关系
【摘要】:采用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的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其花后子粒含水量、粒重、体积和子粒灌浆的动态变化以及灌浆参数,研究玉米子粒含水量变化与灌浆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自然脱水类型玉米品种子粒含水量变化,以花后29 d和46 d为时间点,可划分为3个阶段。两种类型玉米品种46 d后自然脱水速率与蜡熟期(29~46 d)子粒含水量的变化趋势都正好相反。子粒体积和粒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花后46 d品种间差异逐渐加大。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灌浆动态变化差异较大,自然脱水快的品种(先玉335和桥玉8号)和自然脱水慢的品种(蠡玉16和中科4号)最大灌浆速率分别出现在花后29 d和36 d,二者最大灌浆速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自然脱水快的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低于脱水慢的品种,且活跃灌浆期较脱水慢品种短。两种类型玉米品种子粒含水量变化和灌浆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脱水快的类型品种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05(R0.05=0.755)。
|
|
|
|
1 |
于风刚,赵佳;种玉米算出了两笔帐[J];中国农垦经济;2000年08期 |
2 |
;就彩色玉米答读者[J];农村发展论丛;2000年05期 |
3 |
谭静,李小林;国外玉米抗旱方法[J];世界农业;2000年03期 |
4 |
郭庆法,汪黎明;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育种成果成绩斐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
5 |
于振宝,吕相义,李继森,孙娜,丛向科,王晓临,朱立垚,颜士立,宁文金;发展玉米、小麦套种,增加复种指数[J];杂粮作物;2000年01期 |
6 |
杨贤成,焦仁海,金文龙,徐艳荣;“四单”系列玉米品种在贵州省表现初步评价[J];杂粮作物;2000年05期 |
7 |
石小燕;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0年03期 |
8 |
苏俊;“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
9 |
薛飞,曹雨,何平,侯殿文,白英智;玉米越区种植问题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10 |
张忠军,孙瑞华;选购玉米品种应遵循的原则[J];吉林农业;2000年01期 |
11 |
钟小轮;玉米保鲜大有市场[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0年02期 |
12 |
滕文星,刘学玲,姜立雁,宋继娟,杜立志;玉米抗螟性研究和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年S1期 |
13 |
;小小玉米牵出七大产业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0年01期 |
14 |
;《玉米科学》2002年第10卷总目录[J];玉米科学;2002年04期 |
15 |
奚玉银,杨为廷;玉米品种资源数据库专家系统开发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年S1期 |
16 |
张新,王振华,王懿波,王永普;国审高淀粉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17 |
朱秀荣;张素芬;郑红玉;;玉米引种注意事项[J];种子世界;2002年05期 |
18 |
方锋,黄占斌,俞满源,李亚军;大垄沟及其改良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3期 |
19 |
张纯学;新世纪玉米制种高产的探讨[J];中国种业;2003年06期 |
20 |
詹显亚;玉米引种推广必须注意的几个具体事项[J];中国种业;2003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