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正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降解后、含r2-r3键片段的终末产物之一,同时也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和纤溶亢进状态的重要标志物。当前,D-二聚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许多疾病上均已将其作为重要的诊断指标。本文就D-二聚体的形成、特性、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的综述。
|
|
|
|
1 |
刘淑云,侯祖强,孙丽;400例脑血管疾病血中D-二聚体检测[J];临床检验杂志;1997年05期 |
2 |
李颖,田利平,马惠芳,金军,薛书峰;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4期 |
3 |
张红雨,陈红涛;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年05期 |
4 |
王俊,沈干,唐海沁;糖尿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变化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年02期 |
5 |
周晓东;吕媛媛;刘福林;韩喆;周程;;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壁夹层形成辅助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年10期 |
6 |
高金丹;陈国锋;;多发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0年15期 |
7 |
官奇,于爱新,卞钟元,李家增,陈璋,沈德诚,王荷碧,刘蔼茹,翟治清;抗人交联纤维蛋白碎片D-二聚体McAb的制备及其鉴定[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
8 |
张威,程大卫,阮长耿;APL患者Fg、SFC、FDP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1997年10期 |
9 |
张桂霞,孙旭丹,李姜榕,邢凤友;心功能不全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8年01期 |
10 |
彭学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意义探讨[J];广东医学;1999年04期 |
|
|
|
|
|
1 |
徐国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研究进展[A];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进展——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论文集[C];2004年 |
2 |
何治柯;;量子点探针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3 |
郭晓东;吴永潞;;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进展[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四次会议暨低中放废物管理和放射性物质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4 |
牟世芬;梁立娜;;离子色谱的最新进展和几个热点应用[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
5 |
李梅;张惠卿;;浅析中药微粉化的特点及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6 |
张国庆;王永;梁青;张洋;黄文浩;;太阳帆航天器姿态控制进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7 |
杨丽霞;刘铜华;牛洁;王志程;;代谢综合征:在争论中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危自燕;刘跃进;;云母氧化铁珠光颜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9 |
蒋亚东;吴志明;;有机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
10 |
袁绍杰;梁艳丽;赵庆云;杨燕;彭凤梅;谢世清;;盾叶薯蓣的研究进展[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