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裂缝性油藏CO_2驱两级封窜驱油效果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实施CO_2驱油过程中发生的气体窜逸问题,提出了在用改性淀粉凝胶体系调堵裂缝的基础上继续用乙二胺封堵高渗通道的"改性淀粉凝胶+乙二胺"两级封窜驱油技术,即选择改性淀粉凝胶体系(4%改性淀粉+4%丙烯酰胺+0.0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8%成胶控制剂叔丁基邻苯二酚)和乙二胺分别作为裂缝、基质中高渗通道的封堵剂。分别考察了改性淀粉凝胶体系对岩心裂缝、乙二胺对基质中高渗通道的封堵、驱油效果,研究了"改性淀粉凝胶+乙二胺"两级封窜驱油作用。结果表明,45℃下,单独使用改性淀粉凝胶可对渗透率0.65×10~(-3)μm~2岩心的填砂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封堵后CO_2气驱时岩心进出口压差基本恒定,凝胶具有良好的封堵强度,气体流速降低81%,采出程度提高25%;单独使用加入乙醇保护段塞的乙二胺体系可对渗透率1.37×10~(-3)μm~2的岩心的相对高渗带形成封堵,气体流速降低85%,采出程度提高5.3%,但是不加乙醇保护段塞的乙二胺很难注入低渗岩心;渗透率4.5×10~(-3)μm~2填砂裂缝岩心在用改性淀粉凝胶体系封堵裂缝的基础上继续用乙二胺封堵高渗通道,注入压力分别高达3.5 MPa和5.6 MPa,注入改性淀粉凝胶后再注入乙二胺后岩心采出程度分别提高29.2%和23.3%,两级封窜驱油效果明显。
|
|
|
|
1 |
王玉田
,靳胜福
,薛剑;改性淀粉在灌肠制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年09期 |
2 |
李德富;李宏利;林炜;穆畅道;;改性淀粉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皮革;2007年01期 |
3 |
张微;赵凯;;改性淀粉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6期 |
4 |
王忠华;王开义;王素芳;;水稻改性淀粉及其产品开发与应用[J];科技通报;2011年06期 |
5 |
徐燕东;改性淀粉科技工作的几点意见——在精细化工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上的总结发言[J];精细化工;1987年06期 |
6 |
黄家葆;;淀粉留着率的测定[J];天津造纸;1990年Z2期 |
7 |
武兆圆;;美造纸用改性淀粉用墨继续增长[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2年01期 |
8 |
杜一娟,李淑娥,阎金宏;改性淀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J];天津化工;1992年01期 |
9 |
周中凯;改性淀粉──酸改性淀粉[J];农牧产品开发;1999年03期 |
10 |
;一种改性淀粉及其制造方法[J];石油化工;2000年03期 |
11 |
王昶;改性淀粉对涂料成本的影响[J];纸和造纸;2000年06期 |
12 |
王海英
,郭祀远
,陈玲
,吴谋成;植酸改性淀粉的制备[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3期 |
13 |
王海英,吴谋成,郭祀远,陈玲;植酸改性淀粉性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3年03期 |
14 |
王玉田,靳胜福,顾英;改性淀粉在香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9期 |
15 |
李永红,蔡永红,曹凤芝,张普玉;化学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04年04期 |
16 |
赵军宁,杨宗邃,马建中,鲍艳;改性淀粉类绿色化学品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年06期 |
17 |
于长筹,芮汉明;酸改性淀粉流变特性及凝胶化性质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年01期 |
18 |
张旋;姜洪雷;;绿色化学品——改性淀粉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6年14期 |
19 |
宋旭鹭;李志东;张洪林;王战勇;蒋林时;;酶催化改性淀粉的可控降解[J];中国调味品;2007年09期 |
20 |
陈琳;季靓;相波;李义久;;改性淀粉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J];化工环保;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