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乳液微球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宋岱锋  韩鹏  王涛  赵方志  张小卫  江汇  
【摘要】:分析了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的油藏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深部调驱乳液微球的合成方法。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乳液微球耐温、耐盐性良好,可逐级进入到油层深部有效封堵;注入0.3 PV浓度为1~4 g/L的乳液微球后,封堵率为37.90%~76.86%。乳液微球对非均质双管并联岩心的驱油性能及分流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并联岩心综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9.86%,乳液微球溶液提高采收率10.13%;高渗岩心的分流率由注乳液微球前的90%降至最低值20%,后续水驱分流率约55%;乳液微球溶液可以有效封堵高渗透岩心,明显改善并联岩心的吸水剖面,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井油压平均增加2.1 MPa,对应油井见效率达69.2%。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琪;姚长江;王晓冬;周瑞平;;衰竭式开采条件下原油采收率的确定[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2期
2 吴景春;宋文玲;张继红;王克亮;;提高油气采收率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的几点体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5期
3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第2期要目[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年01期
4 王克亮;张继红;宋文玲;吴景春;;跟踪提高采收率前沿技术,搞好课程教学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5 夏惠芬;蒋莹;王刚;;聚驱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残余油采收率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ASPaM[J];石油钻采工艺;2010年01期
7 雷欣慧;常素林;张冬冬;;气-油重力泄油提高采收率中的比例和敏感性分析[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3期
8 郭友莲;;浅谈应用递减法计算采收率的重要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5期
9 徐岩光;张艳玉;占新兵;李洪君;;低渗透油藏开采方法综述和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4期
10 张奕;王翔;刘伟;吴艳;王锐;;川东气田站场增压工艺技术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皛;王东;王丽燕;张荣兰;赵建社;;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林梅钦;郭金茹;徐风强;彭勃;李明远;;聚合物微凝胶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王颖;;利用石油微生物进一步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研究[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海;同登科;江绍静;;丰富川油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数值模拟研究[A];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有军;乔爱科;丁金立;;血流动力学及其医学应用[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报告论文[C];2010年
6 欧正;吴财芳;姜伟;王聪;;黔西比德向斜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正;张庆辉;王海生;;山西省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预测及开发潜力[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傅在林;雷华友;侯立国;米利华;王杯;;郏县安良寺镇狮王寺勘查区煤层气浅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贺建;李德胜;涂兵;林恩怀;;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平行水平井垂直距离的测定方法[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10 王克亮;梁守成;王翠翠;;活性SiO_2纳米粉体改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研究[A];2009国际粉体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强;聚驱后复合热泡沫体系性能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2 郭志东;CDG深度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张向宇;无碱二元驱油体系配方及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4 刘新荣;相渗透率改善剂驱油效果的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5 曹学良;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后期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周锋德;低渗含裂缝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及综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姜维东;Cr~(3+)聚合物凝胶性能特征及其应用效果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盖德林;聚能移动调驱挖潜剩余油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李晓军;海水介质分散型乳液调驱技术综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王其伟;泡沫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霞;污水配注聚合物驱油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3 顾锡奎;川口油田低渗透油藏调驱剂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4 葛家美;城市隧道顶部开孔自然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贵玲;中高含水期油藏井网加密与聚合物驱对比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徐岩光;水平井注蒸汽开采稠油方案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王冰冰;孤岛中二中油藏蒸汽驱相似准则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8 曹肖萌;多种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安志杰;孤岛油田和胜坨油田聚合物驱优化控制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周伟;变强度冻胶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韩义雷 操秀英 实习生 吴亚楠;超越权威[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韩义雷 操秀英 实习生 吴亚楠;超越权威[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徐瑞哲;微生物采油让“废井”焕发“第二春”[N];解放日报;2011年
4 尹永华 李贻晨 刘根芝;在“边边缝缝”里掘金[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郑干臣 通讯员 单朝玉 胡海平;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特色技术保稠油稳产[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田真 庞丽丽 张玉林;“仿”强边水:提高断块油藏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奚震;1%采收率与3亿吨储量大油田[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奚震;水驱化学驱热力驱并驾齐驱[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吴莉;二次开发:老油田有了新资本[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李娜 邓贤伟 张云;从衰竭式开采到注气式开采[N];中国石化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