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河南油田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技术途径

孔柏岭  丁荣辉  唐金星  李丹梅  
【摘要】:河南油田为了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根据HPAM的M、分子线团回旋半径、储层渗透率、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及温度高于60℃时HPAM水解度增大的情况,在低温(50~60℃)高渗油藏如下三门油田使用M=1.9×107、水解度在25%~28%的HPAM;在高温(60~80℃)中渗油藏如双河油田使用M=1.5×107,水解度在15%~22%的HPAM;HPAM溶液用除氧清水或污水配制并在密闭条件下输送、注入。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在10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这10个区块产油量已占河南油田稀油产量的26.5%。报道了10个区块聚合物驱的基本参数。此外,还考察了耐热抗盐的丙烯酰胺共聚物PSR-6和PSR-8。用TSD=5 g/L的污水配制的HPAM(200、400 mg/L)/醛+多羟基化合物(150 mg/L)微凝胶,在75~105℃连续老化180天后,粘度(30℃、7.34s-1)保持在38.6~168 mPa.s,已在3个区块用于驱油,驱油效果优于HPAM。图1表4参17。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樊剑;韦莉;罗文利;林庆霞;;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的影响因素研究[J];油田化学;2011年03期
2 林梅钦;王浩;田丹;毛雷霆;宗华;李明远;;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界面性质和破乳条件的关系[J];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3 巩翠玉;刘春波;侯万国;;微纳气泡法处理采油废水[J];环境化学;2011年06期
4 张艳丽;;弱碱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泥的絮凝降水处理[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严永刚;孙华慧;周亚清;任红影;胡之力;;注水井调剖用网络互穿凝胶的研制[J];化学工程师;2011年08期
6 单超;;石油磺酸钠/聚丙烯酰胺二元体系用于采油的性能研究[J];河北化工;2011年09期
7 张光焰;关悦;靳彦欣;付琛;刘巍;;双聚合物冻胶堵剂用于中低温聚驱后砂岩油藏的深部调剖[J];油田化学;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小莉;余晓兰;赵宁;韩冬;徐坚;;超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GPC表征方法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张青;周吉生;翟永爱;刘凤岐;高歌;;盐效应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链结构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郭万奎;廖广志;石梅;王颖;;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原油为营养源的微生物筛选及评价[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仁远;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凝体系调驱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李永太;弱凝胶驱油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屈耀明;改善聚合物驱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2 鲁逸人;采油废水中聚丙烯酰胺处理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梁辉;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及接替技术潜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薛龙英;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舒成强;渤海油田J3井区缔合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牟善军;聚合物驱技术在孤岛油田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7 高峰;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与聚合物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刘勇;AM/NVP/DMMAC反相乳液聚合及性能评价[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张磊;驱油聚合物的降解与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祖诗;科技攻关:带来提高采收率新梦想[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明泰 通讯员 曾俊;大打提高采收率攻坚战[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迟续 徐联玉 赵颖华;油田开发创世界奇迹 自主创新铸历史丰碑[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姚志云 张道慈;三采之路正在脚下延伸[N];中国石化报;2007年
5 姚志云张道慈 郑干臣;千方百计采出剩余油[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姚志云张道慈 彭立;河南油田调驱技术进入收获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郭影;三次采油,承中国石油开发之重[N];中国石油报;2007年
8 雷江西冉启佑;三次采油步入二元复合驱工业化时代[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记者 熊聪茹;克拉玛依:新技术应用提高原油采收率10个百分点[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杨朝晖;油品化学品:给三次采油“加油”[N];科技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