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核磁共振方法在微乳液研究中的应用

盛太成  
【摘要】: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核磁共振(NMR)方法在徽乳液研究中的应用,全文共六段:一、引言;二、测量自扩散系数研究微乳液结构;三、根据化学位移研究微乳液结构;四、弛豫测量;五、谱线宽度;六、结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严存安;;无共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评价[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年08期
2 刘燕军;刘鹏雷;吴波;郑帼;邵建楠;;酯类微乳液的相变过程中电导率和黏度分析[J];中国塑料;2016年11期
3 郝京诚,汪汉卿,夏瑞,李干佐;乙酰水杨酸在微乳液中水解动力学研究[J];化学学报;1997年08期
4 郝京诚,汪汉卿,葛金环;微乳液结构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7期
5 郭荣;;微乳液的特性与应用[J];江苏化工;1989年04期
6 许威;丁鹏;崔继来;王远;李娟;黄坤玲;;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J];食品工业;2017年11期
7 李艳辉;孙吉佑;张秋荣;鲁彬;;微乳液增敏测定微量锰[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年03期
8 贡素萱,薄涛,刘虎威,李克安;毛细管微乳液电动色谱的原理及应用[J];色谱;2003年03期
9 曾红霞,李之平,汪汉卿;十二烷基硫酸钠多相微乳液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9年10期
10 王锦;微乳液形成与破坏的稳定性比较[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11 陈宗淇,郭荣;微乳液的微观结构[J];化学通报;1994年02期
12 李干佐,郝京诚,李方,刘尚营,汪汉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J];物理化学学报;1995年06期
13 郭荣;李干佐;;阴离子型微乳液的电导行为及其溶液结构[J];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14 郭荣,王秀文 ,李干佐;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与稳定理论(第二讲)[J];日用化学工业;1989年06期
15 朱乾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微乳液介质中盐酸可卡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9期
16 杨在林;王华锋;邓宝祥;;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09年24期
17 易昌凤,王雁斌,徐祖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8 盖仕辉,王林;微乳液增溶导数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水中可溶性磷酸盐[J];工业水处理;2003年01期
19 张宣,胡亚男,王义明,周国华,罗国安;蛋白质的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雪莲;王樊;刘雪锋;;水/乙醇/正辛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温度的可逆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卷)[C];2019年
2 刘灿利;虞艳强;陈震;;乙醇/甘油/正辛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宽频介电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一卷)[C];2019年
3 王锐;徐洁;;BmimPF_6/DEAF/PAF三离子液体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卷)[C];2019年
4 李小江;鲁红升;;基于开关溶剂制备的CO_2响应离子液体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卷)[C];2019年
5 刘东芳;张颖;朱佩瑶;鲁红升;黄志宇;;CO_2诱导含表面活性剂微乳液转变为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卷)[C];2019年
6 尹逗逗;陈雪莲;刘雪锋;;水/DMF/正丁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卷)[C];2019年
7 邵毅;邵元华;;基于液/液界面融合的高通量、单颗粒微乳液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20年
8 廖珮宇;陈子天;张芳丽;姜梦成;孙悦;黄岩谊;;用离心机产生的均匀液滴用于数字PCR[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论文集(二)[C];2018年
9 宋菲;徐洁;侯万国;;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燕;郭霞;郭荣;;吩噻嗪与微乳液的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1 李成海;李辉;廖洪扬;;微乳液膜提取钪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2 李娜;郑利强;;离子液微乳液微极性以及其对无机盐和生物大分子增溶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3 康纯;闻利毓;丁仲伯;朱霞石;郭荣;;微乳液在生物碱薄层色谱中作为流动相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4 郑利强;;离子液微乳液及活性离子液的研究[A];第29届[2009]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5 龚福忠;刘力恒;马培华;郑海富;;作为分离介质的微乳液的相态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6 王小玉;阴奥林;侯万国;;盐度扫描法制备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7 李娜;郑利强;;少量水在BmimBF_4/TX-100/三乙胺反相微乳液的增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8 颜梅;王晓东;张丽娜;霍彦强;李燕;;微乳液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9 徐洁;王翠;邓欢欢;侯万国;;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20 朱霞石;姜蓉蓉;;室温离子液体-微乳液协同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酚[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新;微乳液—多糖超分子自组装多酚载体[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周永晟;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液的相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薛鲁燕;微乳液中酶催化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童坤;微乳液、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徐洁;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及其在纳米颗粒制备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6 马英一;微乳液滴模板法构筑有序多孔膜及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7 陈圆;生物活性物质在微乳液液—液界面上的分配与转移[D];扬州大学;2007年
8 杜中玉;微乳液及临界溶液中的若干化学反应[D];兰州大学;2013年
9 吕辉鸿;离子液体微乳体系的物理化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周永华;微乳液浸渍—破乳技术制备钯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1 滕飞;纳米催化剂的微乳法制备及其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12 蔡红兰;分散液滴的尺寸对含水和非水微乳体系临界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13 卫俊杰;含离子液体微乳液的构建和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4 路文娟;微乳液及离子液体萃取金和汞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5 薛伟;微乳液法制备超微细包覆型催化剂及其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6 李娜;离子液体中分子有序组合体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7 于欣欣;漆酶催化性能的介质调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8 邹伟;二氧化硅稳定金属簇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9 王爱丽;植物油基非质子型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0 付超鹏;基于离子液体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丽;温敏性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分子设计及破乳机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徐彤彤;MELC法分离多组分抗生素的研究及在牛奶检测中的应用[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3 蒋春燕;CO_2触发型可逆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董爽爽;生物相容微乳液的构筑及载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郝志国;电导率法研究微乳液的电导渗漏现象和两个S_N1水解反应在临界二元溶液中的异常行为[D];兰州大学;2015年
6 揭奉平;微乳液萃取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离心萃取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7 张艳;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油相的微乳液的相行为和增溶能力[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8 冯伟;含离子液体微乳液的构筑及其在硒催化领域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7年
9 徐慧;微乳液中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D];扬州大学;2002年
10 汪镇;离子液体三相微乳液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11 刘燕;含N芳香族化合物与微乳液的相互作用[D];扬州大学;2003年
12 夏文俭;离子液体微乳液中四种有机反应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13 栾蕊;微乳液的性质及超微细硫化镍粒子的制备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4 王苗苗;离子表面活性剂稳定的疏水离子液体基双连续微乳液的构建与界面表征[D];山东大学;2017年
15 江冬瑜;离子液体微乳液催化酯化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6 汪滨;复合功能微乳液的制备及在生物质中的预处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7 崔咏梅;BmimPF_6/DMF/H_2O微乳液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及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21年
18 宋苗苗;酯类化合物/短链醇/水绿色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构建与性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19 陈珍珍;离子液体微乳液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0 金慧芬;微乳液的制备及其过热极限的测定[D];天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