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数据驱动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及产品研究进展

刘萌  唐荣林  李召良  高懋芳  姚云军  
【摘要】:蒸散发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中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纽带。在全球尺度上,蒸散发约占陆地降水总量的60%;作为其能量表达形式,潜热通量约占地表净辐射的80%。随着通量观测技术的发展,全球长期持续的观测数据得以获取和共享,近年来基于数据驱动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本文针对数据驱动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和产品,从经验回归、机器学习和数据融合3个方面展开,对现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并从驱动数据、反演方法、已有产品等方面指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仍需开展数据驱动的高时空分辨率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的研究,有效考虑地表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可以指示地表蒸散发短期变化的重要信息,同时加强基于过程驱动的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的模型的结合,使两类模型能互为补充、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推动蒸散发遥感反演研究水平的进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桐;唐荣林;李召良;姜亚珍;刘萌;唐伯惠;吴骅;;遥感反演蒸散发的日尺度扩展方法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9年05期
2 唐荣林;王晟力;姜亚珍;李召良;刘萌;唐伯惠;吴骅;;基于地表温度——植被指数三角/梯形特征空间的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综述[J];遥感学报;2021年01期
3 王念;卢致宇;徐建红;张红;张霄羽;;遥感反演和站点观测的地气温度分布特征差异[J];遥感学报;2021年08期
4 庞治国,付俊娥,李纪人,肖乾广;基于能量平衡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5 应王敏;刘晓洁;房世峰;李秀娟;赖明;张旭振;吴骅;;基于机器学习的日尺度短波净辐射气候资源遥感反演研究[J];资源科学;2020年10期
6 赵传峰;杨以坤;;地基云遥感反演进展及挑战[J];暴雨灾害;2021年03期
7 黎光清;气象卫星遥感反演大气和地表参数的前沿问题[J];气象科技;1998年04期
8 尹剑;欧照凡;付强;刘东;邢贞相;;区域尺度蒸散发遥感估算——反演与数据同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8年03期
9 赵亚迪;;卫星遥感反演降水在中国区域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年22期
10 李召良;段四波;唐伯惠;吴骅;任华忠;阎广建;唐荣林;冷佩;;热红外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6年05期
11 李琴;陈曦;刘英;包安明;Frank Veroustraete;;干旱区区域蒸散发量遥感反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12 李春波;任磊;于蒙;李会恺;焦尚斌;;阜平县地表温度遥感反演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城市地质;2021年01期
13 赵诗童;时晓曚;吴晓京;杨超;张苏平;衣立;;三种经典夜间陆地雾遥感反演方法的适用性对比分析[J];海洋气象学报;2021年01期
14 谢军飞;丛日晨;王月容;段敏杰;;北京通州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绿化作用[J];中国园林;2021年04期
15 刘少军;蔡大鑫;韩静;甘业星;;卫星遥感反演降水研究进展简述[J];气象科技进展;2021年01期
16 沈洁;;微波遥感反演降水量算法研究进展[J];价值工程;2012年05期
17 黄耀欢;王建华;江东;周芹;;基于蒸散遥感反演的全国地表缺水分区[J];水利学报;2009年08期
18 潘竟虎;尹君;;基于能量平衡模型的陇东黄土高原蒸散发遥感反演——以平凉市崆峒区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为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1年03期
19 陈振;臧淑英;苏海峰;;哈尔滨城市热岛遥感反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俊泉;黄承标;吴英;莫伟华;沈建中;陈尚文;何立;;南宁市地表温度时空格局的遥感反演[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俊泉;黄承标;吴英;莫伟华;沈建中;陈尚文;何立;;南宁市城市地表温度时空格局遥感反演[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阮梦婕;关艺蕾;朱春阳;;城市环境压力与地表温度的尺度相关关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20年
4 李素英;王冉;周舆;吴佳佳;任丽娟;常英;刘建国;;锡林郭勒地区的地表温度研究[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8年
5 王红睿;;机器学习背景下的太阳辐射数据基本重构方法[A];中国天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6 李红;高皜;;基于遥感的昆明市主城区地表温度与绿色公园关系[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7 刘冬韡;敖翔宇;谈建国;;一种简单的城市精细化地表温度模拟方法[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城市、降水与雾霾——第五届城市气象论坛[C];2016年
8 吉曹翔;戴钰;张治;;沈阳市地表温度反演研究[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5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7年
9 刘元波;;遥感反演区域蒸散的不确定性研究[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10 王蓓羽;张健;艾依飞;董淼;方桂;;基于遥感数据的甘孜盆地地表温度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五)——丝路环境与地球物理[C];2019年
11 侯光雷;张洪岩;张正祥;;基于热红外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2 郭雪蕊;沈冰;黄领梅;;基于P–M法的农田日实际蒸散发估算及影响因子分析[A];面向未来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6年
13 李一玲;王澄海;张飞民;;欧亚大陆冬季地表温度南北反相变化的年代际特征及机理[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东亚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异机理及气候预测论文集[C];2017年
14 丁海勇;史恒畅;;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地表温度变化分析[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5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集[C];2017年
15 潘卫华;陈家金;李文;张春桂;;MODIS数据在福建省地表温度上的应用研究[A];2006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6 牟雪洁;赵昕奕;;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7 周纪;刘闻雨;占文凤;;集成多源遥感数据估算逐时地表温度[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18 张曼玉;王泓;杨元建;石涛;李煜斌;高志球;;近五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表高温热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卫星气象与生态遥感[C];2018年
19 陈明春;;山地城市道路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7年
20 黄美青;;基于LandsatTM5的两种地表温度反演算法比较分析[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八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于名召;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遥感方法及其在蒸散发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8年
2 张琨;遥感蒸散发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3 张宇;基于改进Penman-Monteith模型的城市地表蒸散发定量遥感估算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周玄德;新疆典型城市不透水面及其地表温度的分形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5 于真;四川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评价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6 韩晓静;云下地表温度被动微波遥感反演算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7 庄元;半干旱区城市地表覆盖时空特征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佳;利用钻孔温度梯度重建过去地表温度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李修仓;中国典型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异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10 郑文武;城市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1 夏婷;遥感降雨和蒸散发模型鲁棒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2 谢虹;青藏高原蒸散发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970-2010)[D];兰州大学;2012年
13 戴晓燕;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4 宋慈;温室气体的遥感反演、输送模拟和通量估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廖前瑜;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0年
2 周琳;北京市城市蒸散发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张发耀;基于MODIS数据的浙江省区域蒸散发量时空格局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粉玲;高山高原地区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彭志兴;基于地面场景建模的像元尺度地表温度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鹏;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的科尔沁沙地蒸散发估算及区域水量平衡计算[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年
7 李庆敏;基于SEBS模型的地表蒸散发估算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8 张明明;2000-2015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长安大学;2019年
9 杨亮彦;基于优化SEBAL模型的旱区蒸散发遥感估算[D];长安大学;2019年
10 王志臻;砒砂岩区蒸散发特征及估算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11 潘健;黄河流域多源蒸散发产品评估、融合及其在干旱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12 赵宇铭;基于广义互补相关理论的流域实际蒸散发估算及驱动力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13 张宇;基于SEBS模型的河南省麦区蒸散发估算[D];郑州大学;2019年
14 郝珈纬;基于SEBS模型的邯郸市蒸散发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15 刘丽丽;陕北黄土高原蒸散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6 胡永新;基于SEBAL模型的鄂尔多斯风沙滩地区蒸散发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7 马从瑛;近50年黄土高原蒸发变化规律及原因[D];清华大学;2017年
18 张婉平;季节性受淹芦苇湿地蒸散发的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19 王军;基于TM数据的草地蒸散发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2年
20 黄堰林;覆膜农田地表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本报记者 吴婷;一场暑气灼人的高温“持久战”[N];中国气象报;2017年
2 记者 柴野;德国地表温度高达摄氏50度[N];光明日报;2013年
3 卞吉;预报气温并非地表温度[N];中国气象报;2012年
4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卢健;“中间三天”问题 最对机器学习“胃口”[N];中国气象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孙楠标;用机器学习法尝试预报天气[N];中国气象报;2015年
6 通讯员 沙娴;合肥推动行业大数据融合[N];中国气象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孙啸;江苏:大数据融合让预报更精准[N];中国气象报;2017年
8 记者 唐宇琨 通讯员 雷杨娜;陕西推进气象光伏行业数据融合[N];中国气象报;2017年
9 本报福建分社记者 何璐;善用应对恶劣天气的经验方法[N];人民日报;2018年
10 采访人 本报通讯员 秦振 卓静;世园绿岛贡献率达2.4%[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1 通讯员 方向 林雯 本报记者 陶韬;100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上升约1℃[N];江苏科技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沈春蕾;气象大数据与机器学习联合实验室 大数据和气象的“联姻”[N];中国科学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