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的中国PM_(2.5)浓度空间制图方法

邵彦川  王江浩  葛咏  
【摘要】:空气细颗粒物健康暴露风险等研究需要准确的PM_(2.5)浓度时空分布信息作为健康评估的重要输入。然而,由于监测台站稀疏分布,通常需要融合遥感等辅助信息,通过空间制图模型得到PM_(2.5)浓度的分布状况。如何在估计模型中将PM_(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融入制图模型将是提高PM_(2.5)制图精度的关键。发展了一种融合地理加权回归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的混合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克里金(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Kriging,GWRK),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虑PM_(2.5)浓度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克里金模型对回归后的残差中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建模。基于该方法,利用中国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采用遥感、模式模拟数据作为辅助信息,对2017年中国逐月的PM_(2.5)浓度分布进行估计空间制图。交叉验证结果表明,GWRK相较于传统制图方法(最小二乘回归、地理加权回归、回归克里金)具有更高的精度,决定系数R2为0.824,平均绝对误差为6.96μg/m3,均方根误差为10.94μg/m3。2017年逐月的PM_(2.5)浓度制图结果显示,在时间上,冬季是PM_(2.5)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夏季最轻,空间上,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长三角地区是污染严重区,西南地区污染程度较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谢劭峰;魏朋志;黄良珂;张伟;黎峻宇;;基于地理加权回归张力样条函数的广西PM_(2.5)浓度插值[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年21期
2 付宏臣;孙艳玲;景悦;;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新疆地区PM_(2.5)遥感估算[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3 赵文斐;于占江;王让会;高祺;彭擎;杨鹏;;石家庄市PM_(2.5)时空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20年12期
4 罗源;颉丽;陈思宇;臧洲;吴东佑;;中国PM_(2.5)质量浓度与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地球环境学报;2020年03期
5 张莹;张婕;王式功;康平;张家熙;张小玲;李运超;;成都市PM_(2.5)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10期
6 于燕;浦静姣;陈锋;;两种大气化学模式系统对浙江省PM_(2.5)浓度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J];浙江气象;2016年03期
7 余晓燕;余佳龙;周梦娜;冯立峰;陆娴婷;;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5年03期
8 方镜尧;袁春霞;赵传燕;;兰州市供暖期PM_(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5期
9 李少宁;孔令伟;刘斌;陈波;鲁绍伟;;城市森林植被区空气PM_(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07期
10 邱雪;张明军;王圣杰;;西北干旱区PM_(10)浓度特征及其与水平能见度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11 杨淼琳;张小玲;袁亮;;成都西南城郊黑碳和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地球环境学报;2020年05期
12 杨全兵;王公胜;康益宾;;兰州市某办公建筑室内外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绿色建筑;2021年02期
13 苏睿杰;;2014年—2015年太原地区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变化分析[J];科技展望;2016年18期
14 包红光;王成;郄光发;杜万光;孙丽;;城市公园外侧防护林结构对外源PM_(2.5)的消减作用[J];生态环境学报;2016年06期
15 佟敏;赵艺斐;;PM_(2.5)质量浓度的时间滞后效应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以山东省6个沿海城市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2年01期
16 张浩;石春娥;吴必文;杨元建;;合肥市能见度与相对湿度、PM_(2.5)质量浓度的定量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林昌;任肖妮;张亚楠;李泽阳;;空气污染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河北省136个区县为例[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20年
2 张琪;吴彩霞;缪燕;李超;陈聪;严晓庆;;南通市PM_(10)变化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浅析[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3 刘艳菊;张美根;张仁健;陈红岩;张婷婷;;2009年春季大气PM_(2.5)、黑碳和有机碳浓度变化特征[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4 苏慧;刘珊;任明忠;李杰;;室内空气中PM_(2.5)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5 吴小东;石光明;;2016-2019年四川盆地PM_(2.5)污染过程的特征分析[A];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6 边帅鹏;王振楠;张钰娜;赵利;张雪珍;杨如春;;平顶山PM_(2.5)污染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A];第二十五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7 刘莹莹;李全威;潘超;徐香;苏艳霞;;开封市夏季交通干道PM_(2.5)中多环芳烃特征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8 李韵姿;刘榕焱;Albert L.Juhasz;崔昕毅;马奇英;;PM_(2.5)中PAHs的呼吸有效性对风险评估和毒性预测的影响研究[A];第一届全国环境化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朱然;朱丽萍;王丽敏;申涛;程冷眉;;某市2016年市区网吧PM_(2.5)浓度及二手烟暴露情况调查[A];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第19届全国控烟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18年
10 段佳鹏;胡柯;李蒲;钟章雄;唐经礼;;武汉秋季典型堆积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6年
11 刘红霞;肖文胜;占长林;张家泉;姚瑞珍;曹军骥;郑敬茹;;黄石大气PM_(10)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2 钟章雄;陈怡;叶飞;唐经礼;田建军;;武汉市PM_(2.5)中有机碳元素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13 孙志洪;;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活性以及对PM_(2.5)的制约[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4 魏秀丽;高闽光;刘建国;刘娜;徐亮;童晶晶;金岭;;气溶胶PM_(2.5)中硫酸根离子的FTIR定量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15 林国鑫;陈小利;郑岩峰;黄建华;;湿式电除尘器——应对PM_(2.5)超低排放新武器[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6 郦祝海;刘含笑;郭峰;余顺利;;促进PM_(2.5)凝并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7 葛璇;李海滨;张厚勇;;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PM_(2.5)中的苯并[a]芘和酯类[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18 靳星;李水清;杨萌萌;姚强;;电除尘器PM_(2.5)控制技术的分析和展望[A];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9 吴艳敏;王旭辉;刘龙波;刘蜀疆;;大流量PM_(10)采样器技术研究-Ⅱ.滤材性能测试[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20 姚雅伟;谢品华;吴晓凤;滕曼;杨婧;柴文轩;米方卓;付强;;欧美与我国PM_(2.5)手工监测采样空白对比分析及初探[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宣伟浩;顾及风场影响的PM_(2.5)浓度空间估算方法[D];浙江大学;2018年
2 张云峰;泉州市大气PM_(2.5)化学组成特征及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3 赵阳;南昌市大气PM_(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4 荣蕊;典型纳米颗粒及燃烧源PM_(2.5)的生物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王细元;基于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的上海市PM_(2.5)浓度时空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杨东阳;基于分层时空建模的长江三角洲地区PM_(2.5)浓度估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孙丰宾;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对PM_(2.5)等颗粒物的干湿沉降过程及其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周易;南京市PM_(2.5)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效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
9 张凯南;基于卫星遥感的关中盆地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21年
10 李颖;中国近地面大气颗粒物PM_(2.5)浓度的遥感反演及长时间序列霾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9年
11 古金霞;天津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灰霾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2 林瑗;中国成人通勤方式及大气PM_(2.5)长期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21年
13 张建强;基于稳定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的空气颗粒物(PM_(10))源解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4 谢洋旸;室外PM_(2.5)成分-粒径谱迁移入室内规律及应用[D];清华大学;2020年
15 张帆;武汉大气PM_(2.5)的化学特性及其在典型灰霾过程中的污染特征[D];武汉大学;2014年
16 杨凌霄;济南市大气PM_(2.5)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7 成量;长三角地区PM_(2.5)浓度遥感估算及城镇化相互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1年
18 唐敏;驻极体过滤材料对PM_(2.5)过滤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9 雷晓宁;PM_(2.5)和黑碳的个体暴露水平及其健康损伤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20 彭超;重庆PM_(2.5)中棕色碳的污染特征和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肖璐;应用贝叶斯最大熵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研究我国沿海和内陆PM_(2.5)时空分布[D];浙江大学;2018年
2 张伟;顾及多元因子的广西地区近地面PM_(2.5)浓度估计[D];桂林理工大学;2021年
3 张波;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京津冀PM_(2.5)浓度时空变化模拟[D];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
4 李加恒;济南市PM_(10)污染特征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易唯;2018年天山北坡经济带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
6 张倩;北京PM_(2.5)中有机氮的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何博汶;长江经济带PM_(2.5)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20年
8 卢陶捷;南昌市中心城区土地三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
9 袁超;香港PM_(2.5)水溶性离子的在线监测仪器评估及理化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晓宇;京津冀地区“煤改气”政策对PM_(2.5)污染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9年
11 张莹;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森林对PM_(2.5)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12 刘静;兰州市大气PM_(10)、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3 殷闯;长江经济带氨排放时空变化及其对PM_(2.5)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
14 傅颖颖;深度学习框架下时空关联的PM_(2.5)浓度多步预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15 刘笑杰;长江经济带PM_(2.5)污染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21年
16 王蛟男;PM_(2.5)暴露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联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
17 时燕;2000-2017年中国PM_(2.5)浓度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18 刘菲;肉鸡饲养场PM_(2.5)、粪便和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及抗生素耐药菌的分布[D];常州大学;2019年
19 隋玟萱;山东省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典型区域内污染过程分析[D];云南大学;2018年
20 吴瑞鹏;燃煤烟气PM_(2.5)化学联合声波团聚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李禾;科学治污:减少重污染天气 降低PM_(2.5)浓度[N];科技日报;2021年
2 记者 李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_(2.5)浓度同比上升[N];科技日报;2019年
3 记者 骆倩雯;四季度PM_(2.5)不得超过45微克/立方米[N];北京日报;2020年
4 记者 骆倩雯;一季度PM_(2.5)浓度创同期新低[N];北京日报;2019年
5 记者 阎轶洁;市政协就“关于推进蓝天保卫战中重点防治降尘和PM_(10)的协商”进行视察调研[N];太原日报;2019年
6 记者 张鸣岐;PM_(2.5)年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N];天津日报;2017年
7 通讯员 沈吉 陈傲昂;2016年市区PM_(2.5)下降幅度全省第一[N];湖州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黄晓娜 通讯员 惠环宣;专家:臭氧应与PM_(2.5)结合治理[N];惠州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邹春蕾;2016年全国PM_(2.5)浓度降6%[N];中国电力报;2017年
10 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赵晶;PM_(2.5)监测有了“显微镜”“追踪器”[N];德州日报;2017年
11 记者 申敏夏;研究揭示北京地区PM_(1.0)中含碳气溶胶来源[N];中国气象报;2017年
12 丁洁;今冬市区PM_(2.5)平均浓度力争同比下降45%[N];太原日报;2017年
13 记者 胡殿芳;去年我市大气PM指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N];新乡日报;2019年
14 记者 李玲;三季度青阳PM_(2.5)浓度全省最低[N];池州日报;2018年
15 记者 陈玺撼;零时PM_(2.5)浓度16微克/立方米[N];解放日报;2019年
16 记者 刘世昕;PM_(2.5)数据:环保部门为何和美国使馆“打架”[N];中国青年报;2012年
17 记者 苏怡;一季度陕西13个市(区)PM_(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0%[N];陕西日报;2021年
18 本报记者 李如意;张家口PM_(2.5)将降至25为首都输送更清新空气[N];北京日报;2019年
19 记者 乔佳妮 见习记者 邬正鹏;8月全省PM_(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N];陕西日报;2018年
20 记者 汪曼莉 见习记者 邬正鹏;前11月全省PM_(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1%[N];陕西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