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杨正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德纳教授的几点建议[J];化学教育;1983年05期
2 高宪仁;;加德纳教授谈中学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1983年03期
3 李荣凯;;论咨询教学法及其在“画几与制图”课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1983年01期
4 肯尼思·T·汉森 ,黄明皖;美国中学的探究法和提问法[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5期
5 聂幼犁;;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问题初探[J];历史教学问题;1984年01期
6 保罗·谢;新卒;;外语视听教材的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1984年03期
7 沈萱;;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J];江苏教育;1984年04期
8 ;瑞典开创“实验社会”课[J];四川教育;1984年11期
9 林伯江;周士琳;;传播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3期
10 鲍渭芳;;在化学选修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能[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西拉;;21世纪的中国土木工程教育[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李文;李婧;;新世纪的新型师生关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朱吉平;;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建——谈取消讲台的课堂教学改革[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吴卫红;;在研究性学习中形成新型师生关系[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5 潘光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高兵;;人本主义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对比研究[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7 成谢锋;王玉泰;赵建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8 梁光胜;;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9 曹一青;;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认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蔡志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材建设的构想[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英;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碧玲;化学教育中竞争与合作精神培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婧;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新编大学英语》的改进[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君霞;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罗欢;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范立华;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法茂;生命科学史视野中的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宏;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主体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仲梅;情感教学在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宝;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东北财经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车丽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N];光明日报;2000年
3 教育部副部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要学习科学[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余南楠 通讯员 郎丰君;构筑新型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苏宏;大连营造新型师生关系[N];辽宁日报;2001年
6 杨银凤;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N];西安日报;2001年
7 陈鲁峰;还学生“明明白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余跃明;让课堂“活而不乱”[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华蓉;师生、生生,看似简单的关系不简单[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教师·教学·校园氛围[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