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ente盆地海相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
【摘要】:海相油气藏的油层与水层电阻率对比度低,直接用阿尔奇方法难以实现对其束缚水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的精确计算。为了解决该问题,从地质因素分析入手,根据岩心、测井等资料,结合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探索海相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并在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饱和度精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海绿石的束缚流体特性和附加导电性,是导致其形成低阻油层的主控因素;基于主控成因的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和基于导电因素校正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所得出的低阻油层的饱和度,与岩心压汞实验分析得出的束缚水饱和度进行对比,吻合度较高。将基于导电因素校正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应用于Oriente盆地海相砂岩低阻储层综合评价中,提高了解释符合率和储层参数解释精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杨庆军,邓春呈,杨永利,鲁国普;人工神经网络在低阻油层识别上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1年02期 |
2 |
张韬,商国庆,陈飞虎,卢新莉;文留盐间低阻油层识别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2年01期 |
3 |
温忍学,王军锋,张惠芸,吕宏茹,丁小忠;电阻率增大值法在胡状集油田判别低阻油层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2年02期 |
4 |
裴志勇;卫305块低阻油层的认识与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S1期 |
5 |
温志新,刘双莲,彭红波,陈桂菊;港西开发区低阻油层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3期 |
6 |
朱刚,董文斌,赵中伟;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03期 |
7 |
董树政;李玉江;刘蔚清;罗学如;;低阻油层机理分类及相应识别方法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7年02期 |
8 |
路香丽;刘承红;邵彦丽;;大王北油田低阻油层的成因分析[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9 |
王雷;张家祥;韩波;;低阻油层判别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
10 |
连承波;赵永军;钟建华;渠芳;蔡福龙;张军涛;;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及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1期 |
11 |
宋延杰;唐晓敏;;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7期 |
12 |
万力;刘建斌;李显路;吕亚亮;胡书奎;米萌;;赵凹油田泌304区块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
13 |
白薷;李继红;;碎屑岩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5期 |
14 |
彭承文;李庆;付建伟;;三肇地区葡萄花低阻油层形成机理和识别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2期 |
15 |
王胜利;;文13北块低阻油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6 |
肖冬生;乔东生;;低阻油层识别新方法及其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0年04期 |
17 |
朱丽萍;李雄炎;李洪奇;;基于模型驱动数据挖掘的低阻油层识别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18 |
张以明;王向公;成捷;吴刚;;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判别[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5期 |
19 |
刘亚民;赵宏波;;低阻油层的录井识别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2期 |
20 |
万金彬;董双福;;八面河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