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扬州方言“时间名词+的”的特殊用法

李建  
【摘要】: <正> 在扬州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时间名词(短语)+的+小句”,这里的时间名词(短语)通常是“清大早上”、“新年头头”、“二八月”、“大白天”、“大礼拜天”,如: 1.清大早上的,冈什么嗓欧?(清早吵什么架啊?) 2.新年头头的,别说那些晦气话。 3.二八月的,还穿大棉袄,不怕人家骂的啊? 4.大白天的,大路上就抢起东西来了,杀下来了!(大白天在大路上就抢起东西来了,简直无法无天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陆勤;;扬州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代薇;;爱情是一个时间名词(外三篇)[J];翠苑;2006年03期
3 胡祖明;;以in为主干的搭配归纳[J];初中生必读;2007年10期
4 屠鸿生;名词作状语续议[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5 姜佐卿;;“当初”和“后来”的词性异见[J];青海师专学报;1992年03期
6 黄德诚;时间名词作状语,后接“に”和不接“に”的用法[J];日语知识;1999年07期
7 沈卢旭;“哪里,哪里”·“如今当今”——兼给黄岳洲先生参考[J];阅读与写作;1995年05期
8 周洪波;“永远”的词性问题[J];语文建设;1997年07期
9 范学建;陈平;谢尚优;任翔宇;;论闽语时间名词“字”[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潘海峰;也谈“同时”的词类归属[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1 徐杏雨;;“副+名”结构——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3期
12 张慧芳;;也说“大+时间名词(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3 夏军;;“当下”释义[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0期
14 胡琴;;先秦时间名词的系统分类与构词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09期
15 张芳;;浅析“大+时间名词+的”[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16 陆勤;扬州方言研究综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7 周国光;汉语时间系统习得状况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4期
18 刘易辉;;时间名词与介词的搭配[J];初中生;2006年ZC期
19 李元芝;;简述时间名词的范畴问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年10期
20 李晶波;;小议“さき”与“ぃま”[J];日语知识;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非忠实性制约条件与扬州方言的声调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郭建波;杜予州;韩振冲;陆亚娟;顾杰;;扬州沿江地区仓储害虫调查[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江;;扬州江都市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简介[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4 朱元豪;杨赓来;;关于做大“扬州三把刀"的思考[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江;;扬州宝应县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简介[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6 苏泽群;;旅游城市的生态建设——对扬州建设生态市的思考[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7 于利君;吴济良;;利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优势发展壮大经济贸易的思考[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8 赵尔俊;;试谈文史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编撰《扬州概览》等三本书的点滴体会[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宋岘;;扬州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10 谢锡龄;黄炽;;《红楼梦》扬州寻踪[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胜;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4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6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邱尚仁;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D];厦门大学;2003年
8 伍大福;李涵秋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张瑞朋;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跨标点句句法关系约束条件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扬州方言的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建伟;临沂(相公)方言语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萧九根;八都方言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霜;大长山方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昌霞;射阳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莉芳;居都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陆勤;近五十年来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晓斌;阜宁方言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碧云;双峰方言“把”字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瑞林;扬州话将录音永久存库[N];扬州日报;2009年
2 邓敏敏;火车开通扬州旅游柳暗花明又一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记者 龚永泉;扬州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N];人民日报;2001年
4 佐春 聚华 妍芳;“地热”能否带“热”扬州旅游?[N];扬州日报;2005年
5 记者 陆伟强 刘栋 见习记者 王星 文广传媒记者 袁文逸;勾画“绿杨城郭新扬州”[N];文汇报;2006年
6 王鹏;扬州彩灯绩溪“闹”元宵[N];扬州日报;2008年
7 特派记者 花为华何瑞琳;扬州“三新”产业受关注[N];扬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胡敏 生锋 吴涛;“投资扬州,我们充满信心”[N];扬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涛;扬州将推“海空联运台湾游”[N];扬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远华;扬州能否成为“最适合珠宝商品居住的城市”[N];中国矿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