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病理特点
【摘要】:目的:分析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成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种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临床误诊。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5例以淋巴结或扁桃体明显肿大为突出表现,抗感染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临床高度怀疑为NHL患者行淋巴结或扁桃体活检,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EBV编码小RNA(EBER)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5例病理检查均呈现淋巴组织明显增生,初次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经进一步分子病理及EBV抗体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非典型IM,对症处理后疾病均恢复,随访1-10年均健康生存。结论:非典型IM的淋巴结或扁桃体病理改变具多样性,易误诊为不同类型淋巴瘤,临床诊断时需特别注意,分子病理检查是IM有益的鉴别方法。
|
|
|
|
1 |
文湘玲;淋巴瘤3例误诊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11期 |
2 |
朱传升;淋巴瘤的误诊概况与治疗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0年03期 |
3 |
王小钦,林果为,姬美蓉;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淋巴瘤一例[J];上海医学;2001年10期 |
4 |
胡学信,段尚林;印戒细胞淋巴瘤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
5 |
刘光秀,李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腹腔淋巴瘤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年03期 |
6 |
张新华,周天红,朱凌;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医学文选;2001年03期 |
7 |
吴长鸿;2001北京淋巴瘤国际研讨会[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9期 |
8 |
杨建良,石远凯;几种特殊类型淋巴瘤的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6期 |
9 |
岑坚,杨平地,黄有章,向丹;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绒毛状淋巴细胞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8期 |
10 |
勇威本,郑文,卫燕,张运涛,朱军;中、高度恶性T和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比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8期 |
11 |
刘宇,王贵锋,牛素芳;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5期 |
12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
13 |
杜军;伯基特氏淋巴瘤1例[J];陕西肿瘤医学;2002年01期 |
14 |
赵天恩,卢宪梅;罕见的皮下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3期 |
15 |
冯嗣青;黄文臣;刘彦琴;刘丽梅;周凡;朴瑛;;42例晚期淋巴瘤尸检肺部播散的病理特征[J];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05期 |
16 |
鄢希,吴少平;淋巴瘤合并下腔静脉重复畸形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1期 |
17 |
徐前喜;腿部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年01期 |
18 |
;“第二届国际淋巴瘤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
19 |
赵刚,陈宝安,高冲,孙耘玉,丁家华,程坚,王骏;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5期 |
20 |
安霞,赵保东,孔玉敏;伯基特氏淋巴瘤1例[J];山东医药;2003年3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