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英文)

陈明磊  胡巍  张超  方芸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在生物学及生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本文综述了一般液相色谱柱及流动相的选择,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检测器,旨在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此外还简单介绍了在传统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的几种模式如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色谱法,微流速液相色谱法及纳升级液相色谱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春军;陈红艳;宋可珂;;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2 李茂;刘明华;肖顺汉;;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宁生荣;裴栋;冯祖飞;封士兰;邸多隆;;中药普乐安片质量标准研究[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1年02期
4 刘百萍;马骥;张晓静;张昊;朱贞贞;;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7期
5 戴琴升;郭青龙;;黄酮类化合物在调节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1年03期
6 谢香菊;王贤英;赵建权;李胜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泽冠心胶囊中泽泻醇B-23-乙酸酯含量[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年01期
7 常艳琴;王德;;HPLC法测定龙胆草中龙胆苦苷含量[J];黑龙江医药;2011年04期
8 周廷智;赵建军;马鹏生;杨天寿;张文懿;;宁夏种植黄芩与野生甘肃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9 胡士明;耿广义;;一种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的方法学考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0 谢济运;;松针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1 刘元媛;卢静华;郭伟英;李冰;;栀子金花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2 马森林;陈四平;;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1期
13 崔强;陈景超;;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14 唐德智;;HPLC测定补血益气口服液中淫羊藿苷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15 周海燕;李丹;黄莹;;HPLC法测定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J];中国药品标准;2011年02期
16 耿凤娈;付加雷;陈之瑞;李怀平;;HPLC法测定红景天含片中红景天苷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17 张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可宁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18 陈刚;魏梅;;HPLC法测定摩罗丹中芍药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19 张广春;陈明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神养心丸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7期
20 朱春城;彭力平;陈本超;何群;温清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瘀贴中大黄素含量[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梁瑞芳;李延天;王丽红;;醇法提取锁阳中总黄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夏鹏飞;杨桠楠;张培成;;掌叶萍婆中具有抗炎活性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肖萱;纪平元;马端端;郑荣梁;;芦丁对细胞SCE的诱发及对DNA损伤[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白宝璋;蔡景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其可能机理[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建秀;;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梁勇;宋艳平;;ESI MS/MS对广藿香中黄酮类成分分析[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三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滨;黄璐琦;姚三桃;肖永庆;;防风类药材高效液相色谱鉴别[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8 许腊英;聂诗明;杨昌娟;陈栋;王松;;乌梅炭指纹图谱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单鸣秋;姚晓东;丁安伟;;侧柏炭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丁航;刘慧明;梁统;祝其锋;周克元;;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H_2O_2诱导的人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红梅;欧亚旋覆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2 王学军;系列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评价[D];西北大学;2012年
3 刘国柱;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全定性分析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梅;杜鹃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及诱导子对其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王菲;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6 包宇;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物质的体外模型筛选及抗氧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蓓;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唐斓;黄酮类化合物和乌头碱代谢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陈刚;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10 刘高峰;北洋金花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茜;液相微萃取在中药黄酮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与蛋白结合参数测定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黄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铎;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4 孙静;河北香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军;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慧娟;苦参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王玫;甘薯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吴桂梅;罗布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抗抑郁活性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彭爱一;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九里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月红;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燕 盛雪飞 吴丹 陈健初;柑橘属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2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五)[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狗舌草黄酮类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试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陈玉婷;中药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白毅;长春应化所发明中草药鉴别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王晶;山葡萄籽:药食同源的珍品[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郝继亭;山楂药理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记者 王晓冬 实习记者 赵静;新版药典全面提升中药标准[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