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源流关系的形成及其特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意义的一点思考

何萍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源流关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四次哲学论争:第一次是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第二次是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在探索中国市场经济建构道路中展开的“哲学有什么用”的讨论;第四次是在21世纪头十年中国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展开的讨论。在这四次哲学论争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受到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质疑,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学术性品格挑战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语境的变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变革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结构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我革新的重要思想资源。这一过程表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源,关键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流,在于这个流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精神、世界精神和自我革新精神。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平;;论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创新原则[J];江汉论坛;2022年01期
2 陈惠莲;王婧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1年年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22年01期
3 ;202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目录[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4期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稿约[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4期
5 张明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社会化实践——评《马克思“社会”观与中国社会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22年04期
6 孙小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J];财富时代;2022年03期
7 李昂;李晓元;;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界说[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年01期
8 曾菁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共产党人的追求[J];当代党员;2022年02期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稿约[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2年01期
10 任平;;论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继承原则[J];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04期
11 苏培君;;由选择性继承到整体性继承——“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方法论转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02期
12 王伟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哲学动态;2021年06期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刊词[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1期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稿约[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1期
15 姜辉;;新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刊发布会上的致辞[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2期
16 吕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2期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刊打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高端平台[J];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02期
18 徐俊忠;;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学术方式[J];哲学动态;2021年07期
19 闫培宇;;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自觉与辩证思考——简评《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J];学术评论;2021年04期
20 秦洪良;;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验启示[J];理论导报;202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世向;;“坚持”和“发展”的统一[A];哲学的视野——纪念建国40周年哲学论文集[C];1989年
2 刘作栋;;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A];哲学的视野——纪念建国40周年哲学论文集[C];1989年
3 张帆;;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A];哲学的视野——纪念建国40周年哲学论文集[C];1989年
4 胡鞍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情研究(之二)[A];国情报告第十七卷2014年[C];2016年
5 王永红;;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A];“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6 王光明;;钱学森答记者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A];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推进科学文化建设研讨会文集[C];2015年
7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问题[A];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郭国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释义[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10 萧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同在20世纪并将同在21世纪[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11 黄枬森;;世纪之交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与前景[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12 王光明;;钱学森谈马克思主义哲学[A];钱学森科学思想研讨会文集[C];2011年
13 黄楠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50年的回顾[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14 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几点经验教训[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15 季甄馥;;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16 王卫平;;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17 姜思学;潘俊峰;;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匡复[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18 陈世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9 王桂泉;;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方法自觉[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0 陈世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未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2 蓝颖;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审美关照[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贺长余;从革命到发展[D];辽宁大学;2013年
4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孙自胜;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及其得失启示[D];上海大学;2015年
6 高苑;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秉毅;马克思的哲学观[D];武汉大学;2014年
8 郑杰;作为生活范畴的劳动[D];吉林大学;2012年
9 蒋楼;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周利方;论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11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2 潘琍;哲学创新与中国崛起[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3 禹国峰;和谐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4 杨苏磊;高语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5 谢连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16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17 刘明诗;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18 温皓;论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D];吉林大学;2013年
19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0 苏胜毅;马克思立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及其当代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欢;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性思想的深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李阳;实践思维方式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3 马沙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审美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白利鹏;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刘捷;李达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的探索[D];南宁师范大学;2020年
7 张红琴;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D];延安大学;2013年
8 张凯;从意识形态的范式转变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D];辽宁大学;2011年
9 王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刍议[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黄立石;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
11 张钰;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的当代价值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年
12 赵晨贺;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
13 程飞;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14 刘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化进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5 张晓丽;试论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6 肖云;试论拉丁美洲解放神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7 张湫;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评析[D];扬州大学;2016年
18 张晓云;实践哲学: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D];苏州大学;2009年
19 邹明媚;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和研究[D];湘潭大学;2021年
20 孙莉;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建平;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国际视野[N];兰州日报;2019年
3 记者 陆航;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4 ;让马克思主义哲学深植血脉灵魂[N];解放军报;2018年
5 ;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N];重庆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任维东;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归大众[N];光明日报;2015年
7 演讲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副校长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N];光明日报;2014年
8 李家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智慧又是德性[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叶柏荣;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刘金波;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1 ;在继承与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N];光明日报;2002年
12 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 本报记者 吴珺;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N];人民日报;2000年
13 本报记者 朱羿 实习记者 胡天莉;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局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14 本报记者 陈静;境界与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5 李佃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品格[N];长江日报;2007年
16 记者 黄玲玲;大师给孩子们讲马克思主义哲学[N];永州日报;2021年
17 本报记者 袁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新境界[N];新华日报;2018年
18 本报记者 张清俐;《新大众哲学》在回归中实现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9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何中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20 本报记者 刘思宁;马克思主义哲学轻快走进李达中学[N];永州日报;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