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利什曼原虫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快速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选择利什曼原虫k DNA小环保守区的2对快速诊断特异性引物RV1-RV2、K13A-K13B,以杜氏利什曼原虫山东分离株前鞭毛体抽提的k 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通过对扩增条带测序比对来鉴定方法的可靠性。运用该法对四川省黑水县105例无症状家犬和新疆喀什地区部分乡镇75例无症状易感人群的静脉血样进行检测,并同时对上述地区确诊的部分病犬及病人(均为7例)进行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 RV1-RV2、K13A-K13B两对引物扩增出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在利什曼原虫种内保守性高;该方法对105例无症状家犬及75例无症状居民静脉血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14%(39/105)和82.67%(62/75),且对同地区确诊病犬及病人血样本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7)。结论该方法适于目前我国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者的检测,且灵敏快速准确,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
|
|
1 |
胡建军;利什曼原虫在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传播流行的首次报道[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2期 |
2 |
孙彦涛;阿奇霉素在体内和体外抗利什曼原虫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3期 |
3 |
肉孜古丽·朱马洪;三种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致病力的初步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4年04期 |
4 |
杨钥涛,肉孜古丽,包意芳;利什曼原虫培养方法的改进[J];地方病通报;2005年03期 |
5 |
骆伟;;利什曼原虫逃避宿主系统的机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年03期 |
6 |
张仁刚;张洁;敬保迁;;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年04期 |
7 |
熊彦红;官亚宜;曹建平;;利什曼原虫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3期 |
8 |
黄唱洲;伍卫平;官亚宜;;利什曼原虫家畜宿主研究新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年02期 |
9 |
王茂英;;黑热病病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检视[J];中级医刊;1954年08期 |
10 |
胡永德;;临床应用的若干抗寄生虫和抗细菌化合物对组织培养的利什曼原虫的作用[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1976年03期 |
11 |
管立人;;委内瑞拉安第斯地区利什曼原虫的一个新种[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0年02期 |
12 |
管立人;杜氏利什曼原虫在负鼠体内的情况[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1年06期 |
13 |
管立人,金长发,许永湘,曹和洵,于继岗,刘丕宗,陈生邦,耿春源,陈忻;内蒙古额济纳旗大沙鼠和蜥蜴体内的利什曼原虫及其媒介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2年05期 |
14 |
许永湘;;培养利什曼原虫的一种改良的液体血琼脂培养基[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4年05期 |
15 |
许永湘;利什曼原虫的快速大量产生和分离[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5年03期 |
16 |
王晓明;张穗;;利什曼原虫的感染及免疫[J];首都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17 |
张耀娟;;应用醋酸纤维膜电泳法鉴定利什曼原虫株的同工酶[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8年02期 |
18 |
瞿靖琦,许永湘,包意芳,杨玥涛;单克隆抗体检测砂鼠利什曼原虫的研究[J];地方病通报;1989年01期 |
19 |
汪俊云;用重组DNA探针鉴别“旧大陆”利什曼原虫[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9年06期 |
20 |
管立人,杨元清,许永湘,吴嘉彤,柴君杰,王革;克拉玛依地区的利什曼病 Ⅲ.大沙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形态及其对实验动物致病力的研究[J];地方病通报;1990年03期 |
|